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調的意思、提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調的解釋

(1) [appoint,assign,select and supervise troops]∶指揮調度

(2) [controller]∶負責指揮調度的人

總提調

詳細解釋

(1).管領;調度。 元 楊暹 《西遊記·江流認親》:“是以名曰 玄奘 。今年十八歲,提調滿寺大衆。” 清 李漁 《比目魚·奏捷》:“蒙上臺批下詳文,把各路兵馬錢糧,都屬我一人提調。” 沙汀 《淘金記》十三:“和 白醬丹 一道來的,那時候隻有八6*九個人,負責提調的頭目是 丁酒罐罐 。”

(2).官名。負責管領、調度的人。《元典章新集·诏令·今上皇帝登寶位诏》:“仰各處提調官,常切加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回:“制造局裡的總辦、提調都是些道府班,他又多一班上司伺候了。”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二章第三節:“他們(洋務派)在這些企業中任意安插私人,擔任總辦、幫辦、坐辦、提調等職務,把持一切。”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提調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提調”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多義詞,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動詞用法(管領/調度) 指對人員、事務或資源的統籌管理與調度。例如:

二、名詞用法(官職/負責人) 作為古代及近代官職名稱,特指負責特定領域調度管理的官員:

  1. 元代:設提調官管理地方事務,如《元典章》記載「仰各處提調官,常切加意」()。
  2. 清代:制造局、洋務企業中的總辦、提調屬于中高級官職,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描述制造局的提調為「道府班」官員()。
  3. 近代:郭沫若提到洋務派在官辦企業設置「總辦、幫辦、提調」等職,反映其行政化管理特征()。

補充說明
該詞在當代已較少使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如傳統戲曲、小說)。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近現代應用場景,可參考、5、8中的具體引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提調

提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提”和“調”兩個部分組成。其基本意思是指調整、提升或改進所要處理的事物或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提調的“提”字是由“手”字旁構成的。“調”字是由“言”字和右邊的音符旁構成的。整個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提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府文書中。在古代官府中,有專門的職員負責調查、處理、調整和盤點各種事務,他們被稱為提調。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通指調整、提升或改進某一事物或情況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提調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提調的字形略有不同。具體來說,提的上面有一個“土”字橫扛的組件,調的上面的音符旁在古代寫法中更為明顯。

例句

1. 為了提高效率,我們需要對工作流程進行提調。

2. 對這個機器的性能進行提調,可以使其運行更加順暢。

3. 他在項目中發揮了重要的提調作用,使整個團隊的工作變得更加高效。

組詞

提高、調整、調整、提升

近義詞

改善、升華、優化

反義詞

惡化、退步、倒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