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垂手的意思、大垂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垂手的解釋

古舞名。又為樂府雜曲歌辭名。《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題解:“《樂府解題》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隋 江總 《婦病行》曰‘夫壻府中趨,誰能大垂手’是也。又《獨搖手》亦與此同。” 宋 強幼安 《唐6*子西文錄記》:“ 張文昌 詩:‘上宮才人大垂手,願君千年萬年壽,朝出射麋暮飲酒。’古樂府《大垂手》、《小垂手》、《獨搖手》,皆舞名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垂手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大垂手”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大垂手”原指手臂長而下垂的形态,常用于形容身體瘦長或手臂松弛無力的人。其發音為dà chuí shǒu,字面強調“下垂”的動态。

二、文學與藝術内涵

  1. 古舞名稱
    作為南朝時期的舞蹈名,“大垂手”以舒展手臂的動作為特色,類似京劇中的“透袖”。例如梁簡文帝在《大垂手》詩中描述:“垂手忽迢迢,飛燕掌中嬌”,展現舞蹈的柔美姿态。

  2. 樂府曲辭類别
    該詞還被收錄于《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六》,成為樂府文學的一部分,多與舞蹈主題相關。

三、延伸使用

唐代詩人聶夷中在《大垂手》中寫道:“裝束趙飛燕,教來掌上舞”,借舞蹈意象暗喻人事變遷。宋代文同的詩句“美人舞兮獻君壽”則進一步将舞蹈與祝壽場景結合。

“大垂手”既是肢體形态的描寫,也是古代舞蹈與樂府文學的重要符號,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文化語境中的多維度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垂手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手臂或手向下垂的姿勢。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大垂手的組成部分是“大”、“垂”和“手”。其來源較為簡單,就是把表示大的字“大”和表示垂直下垂的字“垂”與表示手的字“手”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大垂手仍然是以相同的方式書寫。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不同,但大垂手的寫法仍然是将“大”和“垂”寫在一起,然後在上方加上一個“手”的部分。 以下是關于大垂手的一些例句: 1. 他站在那裡,大垂手,一副倦怠的樣子。 2. 小明學習太辛苦了,他整天都是大垂手坐在書桌前。 3. 老爺爺走路時總是大垂手,看起來有點慢悠悠的。 大垂手的一些相關詞語和近義詞包括:下垂、垂下、垂手而立。 大垂手的反義詞則是:舉起、擡起、高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