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帛的意思、大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帛的解释

(1).古白布冠。《礼记·玉藻》:“大帛不緌。” 郑玄 注:“帛,当为白,声之误也。大帛,谓白布冠也。”

(2).粗丝织成的厚帛。《周书·明帝纪》:“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3).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伊昔 梁朝 ,共奉嘉聘。张此大帛,处彼高閎。” 吴兆宜 注:“《周官·司常》:通帛为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帛”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

  1. 古白布冠
    指古代丧礼中所用的白色布冠。据《礼记·玉藻》记载:“大帛不緌”,郑玄注解“大帛”为白布冠,是礼制中特定场合的服饰象征。

  2. 粗丝织成的厚帛
    指一种由粗丝制成的厚实织物,常用于简朴的服饰或生活用品。如《周书·明帝纪》提到帝王以“大帛之衣”体现节俭。

  3. 赤色曲柄旗(旃)
    古代聘问礼仪中使者使用的纯赤色曲柄旗,象征礼仪规格。《报尹义尚书》中“张此大帛”即指此类仪仗。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礼记》《周书》等典籍及权威考据,可根据具体文献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帛(dà bó)这个词,是指“丝绸”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构成,分别是“大”和“巾”,其中“大”表示大小、重要性,而“巾”表示布料。大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青铜器文化,而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大帛」。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大帛的字形略有变化。在篆书时期,它的字形为「大㸡」,而在隶书时期,则变为「大巾」。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文字书写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以下是一些使用大帛的例句: 1. 她穿着一身华丽的大帛服装,显得十分优雅。 2. 这座宫殿的墙壁上挂满了色彩斑斓的大帛。 3. 我们可以从历史遗迹中了解到大帛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除了大帛,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例如,组词有「彩帛」(指色彩斑斓的丝绸)和「丝帛」(指丝绸)等。而大帛的近义词可以是「锦缎」(指绣花丝绸)和「丝绸」,相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与大帛相关。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