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焦僥的意思、焦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焦僥的解釋

古代傳說中的矮人。亦指傳說中古國名。《山海經·大荒南經》:“有小人名曰 焦僥之國 , 幾 姓,嘉穀是食。” 袁珂 校注:“周饒、焦僥,并侏儒之聲轉。”《荀子·富國》:“譬之是猶 烏獲 與 焦僥 搏也。” 楊倞 注:“ 焦僥 ,短人,長三尺者。”《淮南子·墬形訓》:“西南方曰 焦僥 。” 高誘 注:“ 焦僥 ,短人之國也,長不滿三尺。”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夫侏儒之手不足以傾 嵩 華 , 焦僥 之脛不足以測滄海。” 章炳麟 《訄書·原人》:“是數族者,在 亞細亞洲 則謂之戎狄。其化皆晚,其性皆獷……惟西南 焦僥 從人,長三尺,莫知其誰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焦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

一、古代傳說中的矮人或古國名(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傳說中的矮人種族或古國名,常與“僬僥”通用,讀音為jiāo yáo。例如《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幾姓,嘉穀是食。”

  2. 文獻佐證

    • 《荀子·富國》提到“焦僥”為身高僅三尺的短人。
    • 晉代葛洪《抱樸子》中描述“焦僥之胫不足以測滄海”,強調其身形矮小。
    • 漢典(高權威性來源)明确“僬僥”為南方矮人國,短極僅三尺。

二、成語中的“焦僥”(存疑或罕見用法)

部分資料(如)将其視為成語,解釋為“形容人處于危險境地”,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僬僥”混淆或存在訛誤。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含義。

三、補充說明

建議在學術或文學引用時,優先參考《山海經》《荀子》等古籍及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焦僥》的意思

《焦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危險或困境中的情況,形容受到威脅或遭遇困難。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焦僥》的部首是火(huǒ)和人(rén)。

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焦僥》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水浒傳》。在《水浒傳》中,有一位士兵在戰鬥中遭遇敵人圍攻時,用盡全副身手,險些死在戰場上。他後來形容自己的處境是“焦僥”,意思是他非常擔心和害怕,因為他處于危險的境地。

繁體

《焦僥》的繁體字形為「焦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焦僥》的寫法不同于現代漢字,它的形狀和結構有所變化。這種古代的寫法稱為古字形。

例句

他因為長時間失業而感到焦僥,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組詞

焦急、助燃、僥幸

近義詞

急迫、擔心、憂慮

反義詞

安逸、安穩、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