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備榜的意思、備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備榜的解釋

即“副榜”。《元史·選舉志》:“舉人下第者,悉授以路府學正及書院山長;又增取鄉試備榜,亦授以郡學録及縣教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備榜”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曆史術語:科舉制度中的“副榜”

  1. 基本定義
    備榜是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中的附加錄取名單,又稱“副榜”。例如,鄉試中除正榜錄取外,另設備榜收錄部分考生,雖不直接授官,但可擔任地方學官或獲得進一步考試資格。

  2. 曆史背景

    • 元代《元史·選舉志》記載,落第舉人可被授予地方學正、書院山長等職;鄉試備榜入選者則任郡學錄或縣教谕。
    • 明代延續此制,備榜考生需通過後續考核(如考舉人)才能晉升。

二、成語引申:事先準備的名單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事先準備好名單或清單以應對未來需求”。例如: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元史·選舉志》或科舉制度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備榜(bèi bǎng)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準備名單或備考名單。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備(bèi)是“備戰”的意思,榜(bǎng)則表示名單或榜單。備的部首是貝字旁,由貝字演變而來;榜的部首是木字旁,表示與植物有關。 《備榜》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科舉考試系統。在古代,備榜指的是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所做的名單,上面列出了考生的姓名及相關信息。 在繁體字中,備榜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備的字形與現代有所差别。它的舊字形類似于“貝”字中的“貝”字旁寫在左側,右邊則是“各”的甲骨文字形。榜的字形在古代稱為鍵。它的舊字形看起來像是五個竹子組成的。 以下是一個例句:“我正在備榜考試,希望能順利通過。” 其他與備榜相關的詞彙包括備考、備戰、榜樣等。備考表示備戰考試;備戰則是為戰鬥或競争做準備;榜樣則是指可以作為學習或行為榜樣的人或事物。 備榜的近義詞包括備戰、備考、備考名單等;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