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代北的意思、代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代北的解释

(1).古地区名。泛指 汉 、 晋 代郡 和 唐 以后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区。当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带。 唐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诗:“ 雁山 横 代 北, 狐塞 接 云中 。”《宋史·韩琦传》:“ 契丹 来求 代 北地,帝手詔访 琦 ……会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争地与 契丹 。”

(2). 唐 方镇名。《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节度使 李国昌 为 代北 节度使,镇 代州 。”

(3).指 北魏 。 西晋 末年, 拓跋猗卢 受封为 代王 。后其曾孙 拓跋珪 改国号为 魏 ,迁都 代郡 平城 ,是为 北魏 。故后世或以“代北”称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胡、 代北 ,始尝宰制 中华 ,逮乎 隋 唐 统一,汉族自主,则亦箸土傅籍,同为编氓,未尝自别一族以与 汉 人相抗,是则同於醇化而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代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本义与地理范畴

“代”指战国时期赵国设立的代郡,核心区域在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北”表示方位。故“代北”字面指代郡以北的广袤地区,涵盖今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中部。汉代起,该词渐成地理专称,如《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单于庭直代、云中”,其“代”即代北核心区。

二、历史演变与行政沿革

  1. 军事要塞:秦汉至隋唐,代北因毗邻游牧民族政权,成为中原王朝北部边防重镇。如《资治通鉴》载北魏“以代北为六镇屏障”,设军府驻守阴山沿线。
  2. 地域泛称:唐代“代北”涵盖河东道北部,包括云、朔、蔚等州,为沙陀、突厥等部族内迁聚居地。《新唐书·地理志》称“代北诸州,蕃汉杂处”。
  3. 文化符号:宋代后,“代北”渐从行政区划转化为文化意象,象征边塞苍茫之境。陆游诗“代北名都驻马蹄”即借指北方边关。

三、文化意象与文学表达

在诗词中,“代北”常承载戍边悲壮与胡汉交融的双重意象。如:

关键文献:

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对“代北”的考释,并结合《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代郡地理沿革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代北”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释:

一、地理范围

  1. 核心区域:主要指汉、晋时期的代郡及唐代代州北部地区,覆盖今山西北部(朔州、大同、忻州)、河北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2. 扩展范围:唐代时具体包括云、朔、蔚、代四州,涉及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旗县。

二、历史演变

  1. 北魏发源地:西晋末拓跋猗卢受封代王,其曾孙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大同)建立北魏,故后世以“代北”代指北魏政权。
  2. 边塞要地:隋唐时期长期作为中原与草原政权的缓冲地带,实际控制权常随势力消长变化。

三、军政建制 唐代曾设“代北节度使”方镇,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县),是防御北方的重要军事机构。

补充说明
文学作品中常以“代北”象征边塞,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代北”即用其地理意象。宋代外交文献(如《宋史·韩琦传》)也多次提及该地区的主权争议。

别人正在浏览...

阿领犴狴霸王鞭伻头层层深入常流产后热朝贺诚绩叱嚷捶字初级社除饰词诉大府愓愓低地狄人地域二鸿愤切付出妇公鼓唇弄舌闺槖汗牛红粉黄檀画蛇足挢揉旧污剧词巨苽科班出身镣铣流金铄石龙牓栊门轮窑落脱旅鸿勉彊脑性拼死捺命披闼铅版谦慎企踵上愬诗城仕道书问薇垣伪造武人乌殟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向荣香泽鲜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