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地区名。泛指 汉 、 晋 代郡 和 唐 以后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区。当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带。 唐 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诗:“ 雁山 横 代 北, 狐塞 接 云中 。”《宋史·韩琦传》:“ 契丹 来求 代 北地,帝手詔访 琦 ……会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争地与 契丹 。”
(2). 唐 方镇名。《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节度使 李国昌 为 代北 节度使,镇 代州 。”
(3).指 北魏 。 西晋 末年, 拓跋猗卢 受封为 代王 。后其曾孙 拓跋珪 改国号为 魏 ,迁都 代郡 平城 ,是为 北魏 。故后世或以“代北”称之。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胡、 代北 ,始尝宰制 中华 ,逮乎 隋 唐 统一,汉族自主,则亦箸土傅籍,同为编氓,未尝自别一族以与 汉 人相抗,是则同於醇化而已。”
“代北”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释:
一、地理范围
二、历史演变
三、军政建制 唐代曾设“代北节度使”方镇,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县),是防御北方的重要军事机构。
补充说明
文学作品中常以“代北”象征边塞,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代北”即用其地理意象。宋代外交文献(如《宋史·韩琦传》)也多次提及该地区的主权争议。
《代北》是一个词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它指的是一种代表北方、代表北方地区的表述。
《代北》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代”和“北”。其中,“代”部首是“人”,表示人的意思;“北”部首是“口”,表示口、嘴巴的意思。所以,《代北》整体中包含有人和嘴巴这两个意思。
根据笔画的拆分,《代北》词语的拆分是:代(5画)+ 北(5画),共有10笔画。
《代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中,用于描述一个人代表北方的地区。后来,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表达了北方地区的意义。
《代北》这个词在繁体中的写法是「代北」。
古时候,《代北》这个词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古代的写法是「代.北」,中间用点号分开两个字。
1. 他被推选为代北的使者,将去北方与各部族交涉。
2. 这个书中的主人公身份特殊,是代北的诸侯之一。
3. 他的演讲代表了代北地区的声音,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与《代北》相关的组词有:代表、北方、代表性。
与《代北》意思相似的词语有:代表北方、代表北方地区的、代表北方的。
与《代北》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代表南方、代表南方地区的、代表南方的。
鞍韂鞍马劳倦拔除包房宝库畚筑不伦不类不爽彩杖蚕蛾出自鼎鑪饿答吠影吠声风张风势佛幌更头各抒所见公民鬼督邮旱烟管黄榆患吏会日挥涕蠖屈荐达将星烬灭就征考限劳武结合抹脸没词儿门牡摩顶放踵内珰年报鸟弋鹏骞捧心西子起霸穷涯栖寓全灶肉症睒睗生计绳治十薮市算睡佛私惠天崩地坼条桌外籀魏国山川威厉五苍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