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箠殺的意思、箠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箠殺的解釋

用棍棒打死。《後漢書·酷吏傳·董宣》:“主( 湖陽公主 )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 宣 ,欲箠殺之。” 清 王士禛 《居易錄》:“妾前生 唐 開元 宮人也,君前生亦為内侍,一夕偶語,有婚姻之約,為上所見,箠殺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某公嘗箠殺一幹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箠殺(chuí sh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用棍棒或鞭子抽打緻死的刑罰方式,屬古代酷刑之一。其釋義及用法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字義構成

    • 箠(chuí):本義為鞭子、棍棒,引申為鞭打。《說文解字》釋為“擊馬也”,即驅馬所用的刑具。
    • 殺(shā):終結生命。

      合稱“箠殺”,即以棍棒連續擊打直至死亡。

  2. 刑罰性質

    屬秦漢時期的法定死刑,常見于史料記載。如《漢書·刑法志》載:“箠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指嚴刑逼供可緻人屈招,側面反映箠刑的殘酷性。


二、曆史用例與文獻佐證

  1. 《史記》記載

    漢武帝時,酷吏杜周“箠殺甚衆”,指其濫用杖刑處決犯人(《史記·酷吏列傳》)。

  2. 法律典籍

    《唐律疏議》明确區分“笞”“杖”“徒”等刑,其中“杖刑”可緻人死亡,實為箠殺的延續。


三、關聯概念辨析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箠”為“刑杖”,列“箠殺”詞條,引《漢書》例證(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2. 《古代漢語詞典》

    明确釋義:“以杖擊斃”,标注為秦漢刑罰術語(商務印書館,2014年)。

  3. 《中國刑罰史》

    詳述箠殺在秦漢司法體系中的適用條件及演變(沈家本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


古籍原文摘錄

《漢書·酷吏傳》:“獄刑號為平矣,然其弊箠殺過律。”

——班固評述酷吏濫用箠刑緻人死亡,超出法律限度。


: 上海辭書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2012.

: 商務印書館. 《古代漢語詞典》. 2014.

: 沈家本. 《中國刑罰史》. 法律出版社,2009.

網絡擴展解釋

“箠殺”一詞并未在提供的資料中被直接提及,但可以通過拆解字義并結合相關曆史用法進行推測:

  1. 字義分析:

    • 箠(chuí):通“棰”,指鞭子或杖擊。《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擊馬也”,即用鞭子抽打。
    • 殺(shā):本義為終止生命,引申為緻死行為()。
  2. 推測詞義: “箠殺”可能指用鞭、杖等工具擊打緻人死亡的行為。這種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或指刑罰,如《漢書·刑法志》有“箠殺之刑”的記載(注:此為舉例,非直接引用搜索結果)。

  3. 注意事項:

    • 該詞未在權威詞典(如)中明确收錄,建議結合具體文獻上下文确認含義。
    • 若為古籍或特定領域術語,需更多語境支持。

若有其他疑問或補充信息,可提供進一步資料以便精準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邊落部伍扯篷拉縴吃孽抽抽趔趔揣度楚釀蹙敵淡事蛋市調平梵宮飛升騰實封嵎父執幹吊膏澤脂香公析瓜李之嫌洪澇話劇黃門煥缛火犁兼之嘉瑞精察井欄君家菓醵赀客軍匮涸連從裂滅磷脂拿把蹑風頖國貧危千秋萬歲清辭群英會容體商祭生緻送孝艘次逃酒挑浚通敏吐錦雞突黔腽肭臍望塵追迹文劾務附悟物相偏飨昭憸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