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話劇的意思、話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話劇的解釋

[modern drama;stage play] 以人物的對話和動作表演為主的戲劇

詳細解釋

用對話和動作來表演的戲劇。 中國 早期話劇亦稱新劇或文明戲。五四運動以後, 中國 現代話劇興起,當時稱愛美劇、真新劇或白話劇。1928年由 洪深 提議定名話劇。 洪深 《最近的個人的見解》:“所以,隻有話劇才是最理想的‘提高農村文化水準,啟發農民救亡意識’的良好工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話劇是以對話和形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藝術形式,其核心特征是通過人物對話推動情節發展,展現社會現實與人性沖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話劇是"用對話和動作來表演的戲劇",與中國傳統戲曲的程式化表演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話劇發展可追溯至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東京演出《黑奴籲天錄》,标志着中國現代話劇的誕生。這種藝術形式在五四運動後得到快速發展,曹禺1934年創作的《雷雨》将中國話劇推向成熟,作品通過周、魯兩家兩代人的複雜糾葛,展現封建家庭的崩潰過程,成為中國現實主義戲劇的裡程碑。

話劇的藝術特征包含三個維度:

  1. 語言層面:依靠口語化對白塑造人物性格,老舍《茶館》中龐太監"咱家連個唱落子的都管不了?"的台詞,生動刻畫出封建遺老的形象
  2. 表演層面: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強調真實體驗與情感共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版《雷雨》通過心理寫實手法讓觀衆産生強烈代入感
  3. 時空層面:采用"三一律"結構,如《原野》将故事集中在24小時内,強化戲劇沖突的集中性

當代話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國家話劇院2024年新創劇目《人間正道》采用沉浸式舞台技術,通過270度環幕實現曆史場景的時空穿越。根據中國戲劇家協會2024年度報告,全國專業話劇演出場次已達年均8000場,其中實驗戲劇占比提升至35%,反映出現代話劇藝術的創新活力。

網絡擴展解釋

話劇是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背景信息:

一、定義與起源 話劇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初通過蕭伯納名劇《華倫夫人之職業》1920年在上海的演出正式引入中國。它區别于傳統戲曲和音樂劇,主要依賴演員的無伴奏對白或獨白推進劇情,輔以少量音樂或歌唱元素。

二、核心特點

  1. 對話性:通過大量舞台對話展現矛盾沖突,塑造人物形象,如獨白、角色間互動等。
  2. 綜合性:融合劇本創作、導演編排、表演藝術、舞台美術、燈光設計等多維度藝術形式。
  3. 直觀性:演員通過動作、表情、服飾和化妝直接呈現角色特征,使觀衆即時感知劇情發展。
  4. 舞台性:依托特定舞台空間完成演出,既滿足表演需求,也兼顧觀衆多角度觀賞體驗。

三、分類方式

四、中國發展曆程 1928年由洪深正式定名“話劇”,取代早期“文明戲”“新劇”等稱謂。代表作如《科諾克醫學的勝利》等劇目,既保留西方戲劇精髓,又融入本土化表達。

(注:如需了解具體話劇作品或藝術流派的延伸信息,可參考上述标注來源的原始網頁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哀告白面客坌沒閉錘鼻環播降常産次聲從仕達越東山客斷割反把飯桶風鳶粉末扶馮撫躬自問高翔庚兄龜寳國乘還诏合朝鶴立禾木旁麾戈幾何原本金釘浮瓯九族基質狷狂決市誇夫連衍脔卷鸾軿亂色梅君山梅楞章京覓迹尋蹤密巧毆捶攀龍附鳳破惡千疊輕渺雀盲遶遶肉飛眉舞柔功儒訓善谑沈遠射貼特煞貼巧位任穩展協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