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dern drama;stage play] 以人物的對話和動作表演為主的戲劇
用對話和動作來表演的戲劇。 中國 早期話劇亦稱新劇或文明戲。五四運動以後, 中國 現代話劇興起,當時稱愛美劇、真新劇或白話劇。1928年由 洪深 提議定名話劇。 洪深 《最近的個人的見解》:“所以,隻有話劇才是最理想的‘提高農村文化水準,啟發農民救亡意識’的良好工具。”
話劇是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形式,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背景信息:
一、定義與起源 話劇誕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初通過蕭伯納名劇《華倫夫人之職業》1920年在上海的演出正式引入中國。它區别于傳統戲曲和音樂劇,主要依賴演員的無伴奏對白或獨白推進劇情,輔以少量音樂或歌唱元素。
二、核心特點
三、分類方式
四、中國發展曆程 1928年由洪深正式定名“話劇”,取代早期“文明戲”“新劇”等稱謂。代表作如《科諾克醫學的勝利》等劇目,既保留西方戲劇精髓,又融入本土化表達。
(注:如需了解具體話劇作品或藝術流派的延伸信息,可參考上述标注來源的原始網頁内容。)
話劇是指以對話為主要表演形式的戲劇。它起源于西方,是一種通過舞台演出來展示故事情節的藝術形式。話劇通常沒有歌舞和雜耍,以對白和對話為主要表現方式,注重演員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達。
話劇的"話"字由“讠”(讠是“言”的旁邊添加了一個簡化的"讠"部)和“舌”(舌)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1個筆畫。
話劇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期,是根據英文劇目title這一詞音所譯音而來。在中國,話劇起初被稱為"中國大戲",後來逐漸被稱為"話劇"。在繁體字中,"話"字的寫法為「話」。
在古代,話劇中的"話"字的寫法是不同的。它的寫法分為“言”和“舌”兩個部分,部首順序相反,即首先寫“舌”,然後寫“言”。這種寫法是根據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種變體,現已不再使用。
1. 這部話劇非常精彩,我被演員們的表演深深打動。
2. 他在話劇中飾演的角色引起了觀衆們的共鳴。
話劇院、話劇演員、話劇導演、話劇編劇、話劇表演
舞台劇、劇場表演
歌劇、音樂劇、雜技表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