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的執筆法之一。食指推上,如漁人之扳罾,故稱。 明 解缙 《春雨雜述·書學詳說》:“又有扳罾法,食指拄上甚正而奇健。”
“扳罾法”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含義:
基本定義
指書法中一種特殊的執筆方法,通過食指向上推筆杆,動作類似漁人拉罾網捕魚,故得名。
技術特點
明代解缙在《春雨雜述·書學詳說》中記載,此法要求“食指拄上甚正而奇健”,強調食指發力時的穩健與力度控制。
名稱來源
“罾”是古代方形漁網,需用竹竿支架操作;“扳罾”即拉網動作,執筆時食指推筆的動作與之形似。
個别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用手段欺騙或陷害他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書法文獻或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總結建議
若涉及書法術語,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在非專業語境中遇到第二種含義,建議結合上下文核實。可參考明代解缙原著或權威書法典籍進一步确認。
扳罾法是指用手或工具來打開并解開陷阱的一種技巧和方法。它來自于古代捕捉野獸的技巧,後來引申為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手段。
扳罾法的部首分别是手(扌)和罾(罒)。它由9個筆畫組成。
扳罾法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庸》一書中的「扳罾法式」一詞,意指用手将陷入困境的人解脫出來。
在繁體字中,扳罾法的寫法為「扳錐法」。
在古時候,「扳罾法」的寫法為「扳罾法式」,其中「式」表示法則或方法。
1. 他運用扳罾法,成功解決了這個難題。
2. 在訓練中,士兵們學習了扳罾法,以應對各種不同的困境。
1. 扳:扳動、扳樹枝
2. 罾:罾網、罾魚
3. 法:方法、法則、法律
解脫、解困、解救
陷入、困住、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