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貢的意思、出貢的詳細解釋
出貢的解釋
(1).科舉時代,凡屢試不第的貢生,可按年資輪次到京,由吏部選任雜職小官。某年輪着,就叫作“出貢”。《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鮮于同 ﹞年年科舉,歲歲觀場,不能得朱衣點額,黃榜标名。到三十歲上,循資該出貢了。他是個有才有志的人,貢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 浙江 溫州府 曾有一個廪膳秀才,姓 韓 名 贊卿 ,屢次科第,不得中式。挨次出貢,到京赴部聽選,選得 廣東 一個縣學裡的司訓。”《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隨岑庵 卻認得 金東崖 ,是那年出貢進京,到監時相會的。”
(2).秀才一經成為貢生,就不再受儒學管教,俗稱“出貢”。《儒林外史》第五回:“想起還是前年出貢豎旗杆,在他家擾過一席。”
詞語分解
- 出的解釋 出 (??齣) ū 從裡面到外面:出訪。初出茅廬。出籠。 往外拿,支付:出力。出錢。出謀畫策。入不敷出。 離開:出發。出軌。出嫁。 産生,生長:出産。出品。出人才。 發生:出事。 顯露:出現。出名。
- 貢的解釋 貢 (貢) ò 獻東西給上級,古代臣下或屬國把物品進獻給帝王:進貢。納貢。貢獻。貢品。貢賦。 封建時代給朝廷薦舉人才:貢生(指經科舉考試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貢舉。 姓。 筆畫數:; 部首:貝;
網絡擴展解釋
“出貢”是明清科舉制度中的特定術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貢生按年資選任官職
指科舉中屢次落榜的貢生,根據資曆排序到京城由吏部選任低級官職。例如:
- 《警世通言》提到鮮于同“循資該出貢”,但因志向高遠不願就職;
- 該制度為長期未中舉的讀書人提供入仕途徑,但職位多為雜職小官。
二、秀才晉升貢生後的身份變化
當秀才通過選拔成為貢生後,可脫離地方儒學管教,俗稱“出貢”。如:
- 《儒林外史》描述嚴貢生出貢後豎旗杆慶祝;
- 标志着從地方生員升級為中央國子監學生,具備更高社會地位。
注意
個别資料(如)提及“向上級進貢”的釋義,但此用法在主流曆史文獻中未見佐證,可能與詞語的多義性混淆有關。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該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貢是指将物品或貢品獻給神明、官府或其他尊貴的人物的行為。下面是有關出貢這個詞的一些重要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出: 凵、幾
- 貢: 貝、貢
來源:
出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意思是指向神明奉獻貢品的行為。後來也用于向官府或其他尊貴的人或機構獻上貢品。
繁體:
出貢(部首“貝”取代“貝”,字形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出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上還是類似于現代漢字的寫法,字形可能會有些差異。
例句:
- 春節期間,人們向神明出貢以祈求平安和好運。
- 曆史上,各國宮廷都有向中國皇帝出貢的傳統。
組詞:
進貢、貢美、貢獻、貢堂
近義詞:
進貢、進獻、奉獻、獻上
反義詞:
收貢、索貢、沒收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再次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