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拷繃扒的意思、吊拷繃扒的詳細解釋
吊拷繃扒的解釋
同“ 弔拷絣把 ”。亦作“吊拷繃扒”。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四折:“他将你孩兒拖到官中,受盡三推六問,弔拷綳扒,便打死孩兒也不肯認。”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三折:“不知誰人殺了員外,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問,吊拷綳扒,打的小人受不過,隻得屈招了。”
詞語分解
- 吊拷的解釋 吊打拷問。《元典章·兵部三·押運》:“動将捕盜官吏打駡,及将弓兵人等弔拷,剝脫衣服。”《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來《大明律》一款,捕盜不許私刑弔拷。”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審盜》
- 繃扒的解釋 剝去衣服,用繩子綁縛起來。 元 曾瑞 《留鞋記》第二折:“我則索從頭兒認下,禁不的這吊拷與綳扒。” 明 沉自徵 《鞭歌妓》:“但輕呵跪罰,重呵便綳扒,休使您巧搊紮。”參見“ 綳扒弔拷 ”。
網絡擴展解釋
“吊拷繃扒”是古代的一種刑罰,指強行脫去犯人衣服,用繩索捆綁并吊起來進行拷打。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分解
- 吊:指将人懸挂起來。
- 拷:即拷打、刑訊。
- 繃扒:指剝去衣服後用繩索捆緊。
二、具體含義
- 實施方式:先脫去受刑者的衣物,再用繩索将其身體緊縛,懸挂于高處進行鞭打或逼供。
- 曆史背景:多見于元明時期的文獻和戲曲,如關漢卿《窦娥冤》中窦娥被“吊拷繃扒”的情節,反映了古代司法刑訊的殘酷性。
三、相關變體
該詞在不同文獻中也被寫作“繃扒吊拷”(如《灰闌記》),含義一緻,均指捆綁、脫衣、吊打的刑罰流程。
四、文學引用
元代戲曲常用此詞表現冤屈或嚴刑逼供場景,例如:
“受盡三推六問,吊拷繃扒,便打死孩兒也不肯認。”(《窦娥冤》第四折)。
五、現代理解
如今該詞已無實際使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和文學分析,作為古代刑罰制度的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吊拷繃扒》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形容人受盡折磨、痛苦不堪的狀态或行為。下面是該詞的具體解釋、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
解釋:
吊拷繃扒:指被折磨、痛苦得像要扒皮一樣,形容極度痛苦或難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吊(diao) - 部首:口(kou),筆畫:6
拷(kao) - 部首:手(shou),筆畫:9
繃(beng) - 部首:糸(mì),筆畫:13
扒(ba) - 部首:手(shou),筆畫:7
來源:
《鬼谷子·禦世人心法要解》:“繃過,吊解,拷扒,皆極刑也。”這句話意味着即使最極刑的吊繃扒拷,也還是解決不了人們的心理問題。
繁體:
吊拷綳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吊 - 繩吊,下垂;胡索,下垂的腦袋
拷 - 用細縄捆綁犯人,用極刑拷問
繃 - 張緊,拴緊
扒 - 用力撬開或剿毀
例句:
他因為工作上的壓力,感覺自己快要吊拷繃扒了。
面對折磨,他吊拷繃扒地堅持了下來。
相關詞語:
近義詞:痛不欲生、煎熬、折磨
反義詞:舒坦、惬意、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