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usband or wife]∶丈夫或妻子——在跟第三者說話時,夫妻一方對另一方的稱呼
我的愛人在家呢,
(2) 或指他人夫婦中的一位
他愛人在縣劇團當演員
(3) [lover;sweetheart]∶情人。戀愛中男女的一方,未婚的戀人
(1).愛護百姓;友愛他人。《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孟子·離婁下》:“仁者愛人。”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 廣陵王 ﹞博厚以容物,寬明而愛人。”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十二章:“當太平之世……所奬勵者,惟智與仁而已。智以開物,成務,利用,前民;仁以博施,濟衆,愛人,利物。”
(2).謂仰慕人。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夫愛人懷樹,甘棠且猶勿翦。”
(3).可愛的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可以我愛而謂之愛人,我憎則謂之憎人,所喜則謂之喜味,所怒則謂之怒味哉?”
(4).指戀愛中男女的一方。 茅盾 《馬達的故事》:“不曾聽說 馬達 有愛人,也沒有誰發見過 馬達 在找愛人。” 巴金 《滅亡》第二章:“這是他底表妹,他底幼年時期的唯一的愛人。”
(5).指丈夫或妻子。 瞿秋白 《亂彈·忏悔》:“落拓的學生青年,常常會做這樣甜蜜的幻夢:将來找到相當的職業,不一定太闊,甚至于很清苦的,可是有一個愛人在懷裡,有一個溫暖的家庭。”
(6).惹人喜愛。《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隻聽説金子是件寳貝……你看看,黃澄澄的怪愛人兒。”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愛人漢語 快速查詢。
“愛人”是現代漢語中兼具動詞性與名詞性的複合詞,其含義隨語境和文化變遷呈現多維特征:
一、基本釋義 作為動詞短語時,“愛人”指對他人的愛護與關懷,《漢語大詞典》解釋為“以仁德之心待人”,體現儒家“仁者愛人”的思想傳統(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紙質版)。作名詞使用時,《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配偶或戀愛對象”,特指婚姻關系中的另一方或穩定的情感伴侶(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詞性演變考據 該詞最早見于《論語·顔淵》“樊遲問仁,子曰愛人”,此時為動賓結構。20世紀中葉受白話文運動影響,逐漸固化為稱謂名詞。據《漢語稱謂大詞典》記載,1950年《婚姻法》頒布後,“愛人”成為官方文書中對配偶的正式稱呼(來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紙質版)。
三、現代語境分化
四、社會文化内涵 該詞的泛化使用折射出中國社會從家族本位向個體本位的轉型。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指出,20世紀“愛人”稱謂的普及,标志着親密關系從“差序格局”向“團體格局”的演變(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再版)。
“愛人”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文化背景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配偶的稱呼(大陸地區常用)
戀愛中的對象
古漢語中的用法
廣義的“所愛之人”
地區差異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愛素好古按闆保用本務箯筥步屈讒妬車廠掣曳雠虜出丑放乖措手不及大書的溜溜東王公方屏範水模山焚次逢場風掃伏線稾茇高辟暵地含饴回屈麚鹿教告徼墨絶少分甘拘制誇講窺尋來喻斂脣燎徹料珠淩霜侯漏越鸾鳳分飛辘轳格嫚罵蝒馬牧包驽鈆判狀千米且可清貧屈附三媒六證稅糧司夜堂飯甜葉菊天誅地滅土瀝青相府獻履小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