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認屐的意思、認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認屐的解釋

辨認鞋子。典出《宋書·隱逸傳·劉凝之》:“有人嘗認其所著屐。笑曰:‘僕著之已敗,令家中覔新者備君也。’此人後田中得所失屐,送還之,不肯復取。”《南史·隱逸傳下·沉麟士》:“嘗行路,隣人認其所著屐。 麟士 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隣人得屐,送前者還之, 麟士 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清 黃景仁 《一笑》詩:“認屐将毋錯,懸蛇恐未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認屐”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認屐”原意為辨認鞋子,由“認”(承認、确認)和“屐”(木制鞋具)組成。其核心指通過鞋子來辨别事物或人物身份,後逐漸引申為因注重表面而忽視本質的行為。


二、出處與典故

典故最早見于《宋書·隱逸傳·劉凝之》:


三、引申與用法

  1. 貶義用法:形容人僅關注表象(如外表、形式),忽視内在價值。
    例句:清代黃景仁詩“認屐将毋錯,懸蛇恐未真”,諷刺以表象判斷事物的謬誤。
  2. 中性用法:指代對具體物品的辨認行為,如古代文獻中的原始含義。

四、相關拓展


提示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宋書》《南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認屐

認屐(rèn j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言”和“尺”,總共有7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形狀上表現出人物穿戴鞋履穩固的樣子。在繁體字中,認屐的寫法為「認屐」。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認屐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認屐的字形是「認屰」。而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字形是「認屩」。這些字形的變化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書法風格和曆史發展所緻。

以下是關于認屐的一些例句:

1. 他常常穿着青布屐子,顯得樸實而不凡。

2. 小妹妹學會了認屐,現在可以自己穿鞋了。

接下來是一些與認屐相關的組詞:

1. 乞丐屐(qǐ gài jī):指乞丐穿的破舊鞋履。

2. 屐齒(jī chǐ):指古代屐齒上雕刻的圖案。

3. 等閑屐齒印茶塵(děng xián jī chǐ yìn chá chén):形容生活安逸,沒有大志向。

認屐的一個近義詞是“穿鞋”,反義詞是“脫鞋”。

總之,認屐是一個形容穿戴鞋履的詞語,拆分部首為“言”和“尺”,有7畫。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繁體字寫作「認屐」。它可以用于各種文學作品中,給讀者相應詞彙的認知,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