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篙。《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説着,拉了 安公子 擠到放卷子的那個杉槁圈子跟前。”《*********報》1976.12.27:“ 毛6*主6*席 家鄉 湖南省 的林業工人,聽說紀念堂工地需要杉槁,立即……到堆積如山的杉槁堆裡,挑選出最好的杉槁,編成木排,發往 北京 。”參見“ 杉篙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杉槁漢語 快速查詢。
“杉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拼音:shān gǎo
核心含義:指杉篙,即用杉木制成的長直杆狀物,常用于建築支撐、腳手架搭建或撐船工具。例如《兒女英雄傳》中提到“杉槁圈子”,《解放軍報》描述林業工人運送杉槁用于工程。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3、6)提到“杉槁”被用作成語,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枯槁衰敗的狀态。例如用“杉槁”比喻憔悴的人或破舊的建築。但這一用法多見于文學修辭,并非标準詞典釋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等工具書。
“杉槁”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樹木幹枯或者樹木松軟無力。
“杉槁”的部首分别是木(mù)和槁(gǎo)。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杉槁”的來源是從《說文解字》中的“槁”字派生而來。在《說文解字》中,“槁”字解釋為樹木幹枯、枝葉枯槁、草木不茂。
“杉槁”在繁體字中寫作“杉槁”。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多采用直線和相對簡單的筆畫,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寫法,《說文解字》中的“槁”字寫作“斠”。
1. 這些松樹已經杉槁了,沒有了生機。(描述樹木幹枯無力的狀态)
2. 這棵樹經過長時間的旱季,也開始槁木死灰了。(形容樹木的枯萎狀态)
杉木、杉樹、槁木、幹槁等。
枯萎、凋謝、幹癟。
蓬勃、茂盛、枝繁葉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