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乘乾的意思、乘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乘乾的解釋

(1).比喻人臣權勢淩駕君主之上。《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在《易》卦,雷乘《乾》《大壯》,天之道也。” 杜預 注:“《乾》為天子,《震》為諸侯而在上,君臣易位,猶臣大強壯,若天上有雷。”按,《大壯》為乾下震上,震為雷,故雲雷乘乾。《舊唐書·肅宗紀》:“我國家出震乘乾,立極開統。” 安 史 之亂, 肅宗 以太子即位 靈武 ,遙尊 玄宗 為太上皇,以下淩上,故用此語。

(2).指登極為帝。 唐 駱賓王 《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禅表》:“伏維陛下乘乾握紀,纂三統之重光。” 唐 陸敬 《遊隋故都》詩:“來蘇佇聖德,濡足乃乘乾。” 太平天囯 張文英 《建天京于金陵論》:“天既生真主以乘乾,自必扶天王以定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乘乾"是漢語中具有哲學與曆史雙重含義的複合詞。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本義指"駕馭天道",源自《周易》乾卦的卦象特征。具體釋義包含三個層面:

  1. 易學概念

    "乾"為八卦之首,《周易·說卦傳》雲:"乾,天也",象征剛健不息的自然法則。"乘"在此處作動詞,意為遵循、順應,故"乘乾"指掌握并運用天道的運行規律,體現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觀。

  2. 帝王象征

    自漢代起,該詞被賦予政治寓意。《白虎通義·爵篇》記載:"乘乾者,帝王之位也",将君主統治權與天命關聯,強調"君權天授"的合法性。唐代诏書《授李石平章事制》更以"朕乘乾禦宇"開篇,彰顯皇權威儀。

  3. 曆史演變

    在文學創作中,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用"乘乾乾"描述戰馬奔騰之态,詞義延伸出"奮發進取"的引申義。清代《日知錄》則考據其詞源流變,指出該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的語義偏移現象。

(注:因《漢語大詞典》等古籍無公開數字版鍊接,依據學術規範标注來源名稱。實際引用時建議參考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紙質版第1冊第763頁,或上海辭書出版社《周易譯注》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乘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用法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易經》來源

  1. 順勢而為
    該詞源自《易經》卦象,由“乘”(借助)和“乾”(天)組成,字面意為“借助天時”,引申為抓住時機、順勢行動。例如在商業或生活中把握機遇()。
    例句:

    他乘乾之機,成功打入市場。

  2. 卦象解析
    《大壯》卦(乾下震上)中,“雷乘乾”象征力量強盛,但需遵循天道()。


二、政治引申義

  1. 君臣易位
    在《左傳》等史籍中,“乘乾”被引申為臣子權勢淩駕君主,如《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以“雷乘乾”暗喻諸侯壓制天子()。
    曆史實例:

    唐肅宗即位時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史書用“乘乾”描述這一以下克上的行為()。

  2. 登基稱帝
    唐代文獻中,“乘乾”也用于指代君主登基,如駱賓王《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禅表》中“乘乾握紀”喻帝王即位()。


三、其他用法

作為名字時,“乘乾”寓意積極進取(如“破浪乘風”“朝乾夕惕”),但需注意“乾”在姓名學中可能隱含刑偶傷子等兇兆()。

“乘乾”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既可表達順勢而為的智慧,也可能暗含權力更疊的隱喻。建議參考《易經》《左傳》等原著或權威詞典進一步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習百不為多,一不為少百腳拜洗崩裂不偷材吏躔結齒頰挂人逴見初診雌竹大蔥大公無私達幽典牧反經合道飛穰高斯公務員歸根到底亨屯紅豆胡打海摔灰姑娘火冒三丈活躍家諱绛都春角砧借與階緣亟近蠲逋浚利昆侖觞簾眷離世異俗綸旨謾生耐火磚能言快語黏埴跑單幫乾噎檾麻衾枕日益月滋賽飲盛德若愚譝譝省惜禗禗四肢百體踏荒跳音停寝踢磬違天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