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丁的意思、成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丁的解釋

[the male coming of age;male *****;full age] 舊時指男子成年,也指成年男子

詳細解釋

舊指男子達到服役的年齡。年齡規定,曆代不同。《北史·隋紀上·高祖文帝》:“始令人以二十一成丁,歲役功不過二十日,不役者收庸。”《新唐書·食貨志一》:“ 天寶 三載,更民十八以上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續資治通鑒·宋甯宗嘉定四年》:“軍戶, 蒙古 、*********每丁起一軍, 漢 人有田四頃,人三丁者籤一軍,年十五以上成丁,六十破老,站戶與軍戶同。”《清史稿·食貨志一》:“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為成丁,未成丁亦曰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丁是漢語中表示男子達到法定成年年齡的傳統用語,其核心含義與古代戶籍制度和賦役制度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男子達到承擔賦役的法定年齡。古代中國以男子身高、體力或年齡作為判定标準,不同朝代對“成丁”的具體年齡規定存在差異。例如:

二、詞源與制度關聯

“丁”本義為“壯年男子”,《說文解字》釋為“夏時萬物皆丁實”,引申為能任力役者。“成丁”即男子進入承擔國家義務的階段,需登記于戶籍(古稱“傅籍”),成為賦稅和兵役的征發對象。未成丁者稱“未成丁”或“次丁”,老年免役者稱“老免”。

三、現代語義轉化

隨着傳統賦役制度廢除,“成丁”一詞的行政含義弱化,現代漢語中多用于:

  1. 泛指成年:如“成丁之年”指成年階段;
  2. 文化隱喻:象征個體具備獨立社會責任的資格,常見于民俗語境(如部分地區保留的“成丁禮”習俗)。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成丁”詞條釋義。
  2.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關于“丁”的曆代制度演變考釋。
  3. 《中國古代賦役制度史》(鄭學樑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詳述各朝成丁年齡與徭役關聯。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現代用法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成丁"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舊時男子達到法定成年年齡,具備服役或納稅義務的法定身份。如《清史稿》記載“男年十六為成丁”,《北史》則提到隋朝“二十一成丁”。不同朝代對成丁年齡規定不一,例如唐代為23歲,宋代為20歲。

  2. 詞語結構

    • “成”表示完成、成熟;
    • “丁”原指成年男子(《說文解字》釋“丁”為“壯也”); 組合後特指男性完成成年過渡。
  3. 曆史演變

    • 服役标準:秦漢以身高判定(六尺五寸),隋唐後改為年齡制;
    • 賦稅關聯:成丁需承擔徭役和賦稅,如明代“丁銀”制度;
    • 戶籍制度:與“口”(未成丁)相對,如《清史稿》記載戶籍分類。
  4. 使用場景

    • 古代官方文書(如《新唐書·食貨志》提及天寶年間的成丁标準);
    • 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描述古代社會制度。
  5. 注意事項
    需與烹饪術語“切成丁”(将食材切塊)區分。例如造句中“青椒切成丁”是動詞用法,與成年含義無關。

注:若需具體朝代成丁年齡對比,可參考《中國曆代戶籍制度》等專業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鞭着濞濞筚門閨窬鼻衄參會茶茗逞奸弛防侈奢叢談耽研道說得馬折足電容定戶頓厄遁栖分判公桑過午海底賀慶宏貫嬌怯怯矜才使氣井底墜銀瓶積帙曠恩蘭味醪馔離即淩霜侯亂妄邏逤麥罷明推暗就敏學弭翼拏雲攫石派調僻緩批難翹首切齒痛心勤倦氣泡忍氣肉屏上章善緣聲控十全老人受挫獸類水容水柱説頌天漢無錫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