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all out to serve sb.regardless of the consequences] 出力幫忙,不惜生命
此吾等效命之秋也。——《于謙全傳》
臣效命之秋。——《史記·魏公子列傳》
舍命報效。《史記·魏公子列傳》:“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竊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髮之功,以報所受之恩。” ********* 《要自由集合的國民大會》:“以後要始終聽民衆的指揮,為民衆效命。”
“效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工具書。
效命是指盡力服從或遵循命令、要求、規定等的意思。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自)和⼒(力)。自表示自己,力表示力量。由于自在漢字中的位置比較靠前,拆分時要先拆分⾃,再拆分⼒。拆分後的部首數量為2個,筆畫總數為7個。
效命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時候的文獻中。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文字來記錄《禮記》、《周禮》等經典著作中的教導和規範,而效命成為其中一種規範的表達方式。在繁體中,效命的寫法為「效命」。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與現在有所不同。效命一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效命」。「效」字由「⼊」和「交」兩個字組成,表示要跟隨、追隨和模仿。而「命」字古時候的寫法為「⽂」和「⼩」兩個字組成,代表着指示和命令。所以「效命」的古時候寫法可以看出它的本意是「模仿和服從命令」。
1. 他對上級的命令效命甚至超出了預期。
2. 孩子們根據老師的指示效命,完成了作業。
常見的和效命相關的組詞有:效忠、效從、服從命令、遵守規定等。近義詞包括:循從、聽命、遵命等。反義詞則為:違抗、不從、逆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