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濫竽的意思、濫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濫竽的解釋

[(of an untrained person) be included among a group of experts] 比喻沒有真才實學而占據一定的職位

有幾個飯桶濫竽其間

詳細解釋

(1).《韓非子·内儲說上》:“ 齊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 請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數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後以“濫竽”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有時也表示自謙。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和受試詩書》:“使夫懷鼠知慙,濫竽自恥。” 明 張景 《飛丸記·權門狼狽》:“我是曳白菲才,濫竽入金街。”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濫竽作吏,曠職懷慚。”

(2).比喻以劣充優。 郭沫若 《文藝論集·兒童文學之管見》:“審定務求嚴格,凡無藝術價值,不合兒童文學本質者不使濫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濫竽"一詞,源自中國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濫竽充數",其核心含義并非指竽這種樂器本身,而是特指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行家裡面充數的人或行為。它通常不單獨使用,而是作為成語"濫竽充數"的一部分出現。

詳細解釋:

  1. 本義與字面解:

    • "濫":本義為水滿溢出,引申為過度、不加節制、浮泛不實、虛妄不真。在此語境中,取其"虛妄不實"、"不符合标準"、"低劣"之意。
    • "竽":古代一種簧管樂器,形狀似笙而較大,管數較多。在戰國時期,尤其是在齊國,竽是宮廷樂隊中重要的吹奏樂器。
    • 因此,"濫竽"字面上可以理解為不合格的竽或吹奏技藝低劣的竽。但這隻是理解其深層含義的基礎。
  2. 核心含義(引申義):

    • "濫竽"的核心含義完全來源于"濫竽充數"這個成語。該成語出自《韓非子·内儲說上》: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廪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 故事講述:齊宣王喜歡聽三百人一起吹竽合奏。一個名叫南郭先生的人(處士)不會吹竽,卻混在樂隊裡裝模作樣,照樣領取俸祿。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喜歡聽樂師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先生無法再蒙混過關,隻好逃走了。
    • 因此,"濫竽"(在南郭先生身上體現)象征着:
      • 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 混在行家隊伍裡充數的人。
      • 以次充好、名不副實的人或物。
      • 弄虛作假、蒙混過關的行為。
  3. 現代用法:

    • 在現代漢語中,"濫竽"幾乎隻出現在"濫竽充數"這個固定成語中。
    • 該成語用來諷刺那些沒有真本事,卻混在專家或内行裡面充數的人;也用來比喻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
    • 例如:
      • 這個團隊裡有些人隻是濫竽充數,實際能力很差。
      • 這批産品質量參差不齊,難免有濫竽充數的情況。
      • 我水平有限,參加這次比賽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

"濫竽"一詞,源于"濫竽充數"的典故,其核心含義已超越字面,特指那些缺乏真才實學卻混迹于合格群體中充數的人或事物,以及這種行為本身。它深刻揭示了名不副實、弄虛作假的現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警示和教育意義的詞彙。

參考文獻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對"濫竽充數"有權威釋義)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1994). 漢語大詞典 (縮印本).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該詞典收錄"濫竽"詞條,并引《韓非子》典故)
  3. 《韓非子·内儲說上》. (該古籍為"濫竽充數"典故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濫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典故、比喻義及現代應用進行解析:

1.字面與詞源

2.核心含義

3.現代應用場景

4.延伸思考

成語警示人們需提升自身能力,避免虛浮;同時提醒管理者完善考核機制,防止“濫竽”現象。其反義詞為“真才實學”“名副其實”,近義詞包括“魚目混珠”“渾水摸魚”。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韓非子》原文或現代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惜悲情博斯騰湖布泉猜度參劑虿尾趁赴齒唇音鉏镈促救大金川得壹得月定亂扶衰獨絶返身糞堆鳳凰琴鳳郎風流雲散高躔罣戀桂戚告朔饩羊何足為奇滑台頮沐胡粵加劇奬渥秔稻窘慴極醉誇大吏戎廬屋冒受莫胡盧納財捏事劈腳跟牽蘿補屋前哨戰秦越肥瘠奇裝異服三角形賒銷時功隨趂塑煉撻胫庭玉讬谕完本晩景婠妠隈映小事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