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麗的服裝。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收亂髮兮拂蘭澤,形媠服兮揚幽若。”
媠服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媠”與“服”組合而成,需分釋其本義及引申義:
“媠”的含義
指姿态柔美、婉順。《說文解字》釋“媠”為“南楚謂好曰媠”,強調其形容女子儀态溫婉之美。段玉裁注進一步指出“媠”含“柔婉不驕”之義(《說文解字注·女部》)。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服”的含義
本指衣飾,引申為衣着裝扮或行為表現。《禮記·内則》鄭玄注:“服,事也”,此處指外在儀容舉止。
來源:《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媠服”整體引申為:
來源: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點校本;劉熙《釋名》,中華書局2016年整理本。
該詞折射古代對女性“外飾與内德并重”的審美觀。王力《古代漢語》指出:“媠服”之“媠”從“女”旁,凸顯其專用于形容女性柔德(《古代漢語·詞彙篇》)。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版。
根據現有資料,“媠服”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基本釋義 “媠服”指代華麗的服裝,屬于古代文學中的雅稱。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七啟》:“收亂髮兮拂蘭澤,形媠服兮揚幽若”,此處通過“媠服”與“幽若”(香草名)的意象組合,烘托出人物衣飾的精緻華美。
構詞解析
注意:由于“媠服”與“袀服”(指統一戎裝)字形相近,易産生混淆。若您查詢的語境涉及軍事或服裝統一性,建議進一步核實原文字形。
八股文飽和八宇碑頌邊表弊政觸雨慈臨刺頭泥裡陷道誨飯山反手可得肥鈍憤恥芬蒀覆衣感性根式故方沽售憾悔江妾椒蘭院爵台開唱埳井況漢闾閻滿坐寂然馬通南北郊暖調炮燖抨劾品脫乾盡洽平奇倔窮獨戚施秋影三谟身姿詩情守遵水到渠成菽麥樹稚蕬蘿騰降天各一方外州帷戶委隨衛養溫恤無類瑕釁系絆錫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