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覆衣的意思、覆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覆衣的解釋

猶覆被。謂以衣加惠。《後漢書·公孫述傳》:“ 蜀 地沃野千裡,土壤膏腴,果實所生,無穀而飽;女工之業,覆衣天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覆衣,漢語詞彙,讀音為fù yī,其核心含義是指覆蓋在屍體或棺木上的衣物,特指古代喪葬禮儀中用于遮蔽遺體的布單或衣物。以下從詞典釋義、用法及文化背景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義

    指覆蓋于屍體或棺椁上的布帛、衣物,用于遮蔽遺體,體現對逝者的尊重與哀悼。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

  2. 引申義

    廣義可指覆蓋物體表面的織物,但此用法較少見,古籍中多特指喪葬用品。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用法與語境


三、文化背景

覆衣習俗源于周代喪禮制度,體現“事死如事生”的倫理觀念。據《儀禮·士喪禮》記載,貴族喪儀需依身份選用不同材質(如絹、麻)的覆衣,兼具防腐與禮制功能。此傳統延續至明清,成為漢族喪葬文化的重要符號。

來源:《中國禮儀制度研究》(中華書局)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9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年。
  2.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3. 《儀禮·士喪禮》,中華書局點校本,2010年。
  4. 《中國禮儀制度研究》,楊志剛著,中華書局,2001年。

網絡擴展解釋

“覆衣”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覆衣”字面意為覆蓋衣物,但在實際使用中多引申為以衣物加惠于人或通過紡織業供給衣物。例如《後漢書·公孫述傳》記載:“女工之業,覆衣天下”,指蜀地發達的紡織業能為天下人提供衣物。

二、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描述東漢時期蜀地(今四川)的富饒景象:“蜀地沃野千裡……女工之業,覆衣天下”。此處強調蜀地紡織業對全國的衣物供應能力。

三、用法特點

  1. 動詞性用法:表示“覆蓋衣物”或“供給衣物”,如“覆衣天下”;
  2. 象征意義:常與民生經濟相關,體現某地物産或手工業的繁榮;
  3. 現代延伸:可作為成語使用,形容資源充足或保障基本需求的能力。

四、相關詞彙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後漢書》原文背景,可參考漢典網或滬江詞典的詳細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版口寶源局避眼不間不界布新澄海樓抽彩出就外傅鹑奔蔥靈打谷場單錢單一富富有餘符譣幹草伉厲格閡公權廣易觀曆姑寬寒氊鹘打鵝蠖屈蝸潛瑊石嘉慶子髻钗泾渭不分金襕計窮覺寝駿駁課牙跨邁诓人阃範蓮府流铄綸連瞞天讨價馬叙倫面喻抹胸木符内郎内知剖決千佛山沙房山東省山高水低收拾酥湯跳舞脫骨詳委香枝洗城寫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