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蹲鸱的意思、蹲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蹲鸱的解释

(1).大芋。因状如蹲伏的鸱,故称。《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鴟所伏。” 刘逵 注:“蹲鴟,大芋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 燕 晋 之枣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废五穀,岂不难哉!”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论生计,蹲鴟一顷,菰蒲百亩。”

(2).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以蹲鴟间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会饮而行酒令以佐欢, 唐 末之俗也。《类説》曰……‘以蹲鴟间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书法侧笔(点)的笔势。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侧,蹲鴟而坠石。”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点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蹲鸱(dūn chī)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古典词汇,其释义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植物义项

  1. 本义指芋头的别称,因其块茎形状似蹲伏的鸱鸟得名。该释义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汉语大词典》引此说明古人将芋头视为救荒作物。
  2. 唐代《艺文类聚》载:"芋,一名蹲鸱,其根可食",印证了该植物在古代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二、器物纹饰义项

  1. 指古代建筑或器物上的蹲踞状鸱形装饰,常见于钟鼎、碑座等礼器。《昭明文选·左思〈三都赋〉》李善注引《说文》称:"钟鼓之跗,以猛兽为饰,谓之为蹲鸱"。
  2. 宋代《宣和博古图》收录的商代青铜器中,多件器物底座铸有"鸱形蹲踞"纹样,佐证了这种纹饰在商周礼器中的实际应用。

该词在《辞源》《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有收录,其语义演变体现了古代汉语"观物取象"的命名特征,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象征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蹲鸱”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一、植物学含义:大芋头

指芋头的一种,因形状似蹲伏的鸱鸟(鹞鹰)而得名。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晋代左思《蜀都赋》和宋代苏轼的诗文中也多次引用。例如:

“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史记》)

二、酒令术语:大拇指的代称

古代饮酒猜拳时,用“蹲鸱”隐指大拇指。唐代《招手令》记载相关手势规则,元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明确解释其含义。例如:

“以蹲鸱间虎膺之下。”(《全唐诗》)

三、书法术语:侧笔(点)的笔势

形容书法中“点”的写法,如明代张绅《法书通释》提到“侧,蹲鸱而坠石”,将点的形态比作蹲伏的鸱鸟或坠石。

补充典故

北齐《颜氏家训》记载,有人误将“蹲鸱”理解为羊肉,闹出笑话,后以“蹲鸱为羊”比喻误解文意。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文献、诗词用例及文化典故,涵盖植物、民俗、艺术三类场景。如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史记》《蜀都赋》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马白毵毵避头嗔恨冲天床锐窜改道方颠蹶放弃分判干浅歌童贯串鲑膳鲑阳寒惧呼嗤会规狐狼货材狐妖较竞禁动积疏咎祥掎跖叩叩款卓拉仗亮摩李郭同船利名留颜里运河马氂南市拈破匿心偏闇蹼蹼蹡蹡洽谈室七燿觑付日新月著神交士女士伍失枕四方步四时八节榫头贪赃提纲举领推寄万家灯火晩漏微陋小日月徙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