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賜的意思、禮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賜的解釋

禮遇和賞賜。《周禮·秋官·司儀》:“明日客拜禮賜,遂行,如入之積。”《三國志·魏志·曹休傳》:“賊将僞降, 休 深入,戰不利…… 休 上書謝罪,帝遣屯騎校尉 楊暨 慰喻,禮賜益隆。”《隋書·田仁恭傳》:“﹝ 高祖 ﹞嘗幸其第,宴飲極歡,禮賜殊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上級對下級的禮遇與賞賜,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由“禮”(禮節、尊重)和“賜”(賞賜、給予)組成,特指君主或地位高者以禮節形式給予下屬恩惠或財物,體現尊卑關系中的關懷與認可。

二、使用場景

  1. 古代政治關系:多用于描述帝王對臣子的封賞,如《三國志》記載曹休戰敗後,魏帝仍“禮賜益隆”以示安撫。
  2. 社交禮儀:也可指正式場合中尊長對晚輩的贈予,如《隋書》提到隋高祖到田仁恭府邸宴飲後給予“禮賜殊厚”。

三、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司儀》,記載外交場合中賓客接受“禮賜”的流程,後延續至《三國志》《隋書》等史書,成為描述賞賜行為的固定表達。

四、近義詞與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賜

《禮賜》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禮”和“賜”。下面我們來分别解析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禮”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禮”被解釋為:尊重他人的道德行為;用特定方式表達敬意或感謝;民族的傳統習俗和規範。它由“示”和“礻”組成,屬于“言”字旁,總共有五個筆畫。

“賜”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賜”的含義是:授予、給予;又是封建時代帝王對臣下給予封號、爵位或封土。它由“貝”和“土”構成,屬于“貝”字旁,一共有五個筆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禮賜》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君王賜予臣下相應的地位、封號或其他特權。在繁體字中,“禮”和“賜”的形狀略有變化,但仍保持了基本的結構特征。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禮”字的上部分(示)上方是一橫代表神聖之物,下面是“曰”表示言說,表示以言傳達神聖之物;“賜”字的上部分為象形偏旁,下部分“土”代表土地,表示國土賜予。

例句

1. 他以一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赢得了社會的禮贊。

2. 君王準備給予他一份豐厚的禮賜,作為對他貢獻的獎勵。

組詞

組詞:頒賜、寵賜、受賜、恩賜、賞賜等。

近義詞

近義詞:賞、獎、恩典、封賞等。

反義詞

反義詞:懲罰、拒賜、罰賜、沒收等。

通過對《禮賜》這個詞語的分析和解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義以及相關的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的寫法,同時也了解到可以與之搭配使用的例句、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