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urn joss sticks (before an idol)]∶拜神佛時點着香插在香爐中
燒香拜佛
(2) [bribe]∶比喻為求人辦事而請客送禮
有些地方風氣不正,辦事得先燒香
(1).舊俗禮拜神佛的一種儀式。禮拜時把香點着插在香爐中,表示誠敬。《漢武帝内傳》:“帝迺盛以黃金之箱……安著 柏梁臺 上,數自齋戒,整衣服,親詣朝拜,燒香盥漱,然後執省之焉。” 唐 寒山 《詩》之六三:“燒香請佛力,禮拜求僧助。”《紅樓夢》第五四回:“咱們明兒到閻王廟去燒香。” 老舍 《神拳》第四幕:“當初你可那麼虔誠,在自己的花園裡設起壇來,天天磕頭燒香。”
(2).為取其香氣或清雅而燃香。 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鎮》詩:“燒香翠羽帳,看舞鬱金裙。” 宋 陸遊 《移花遇小雨喜甚為賦二十字》:“獨坐閒無事,燒香賦小詩。” 元 張雨 《玄文館省郎牛仲庸諸賢雅集籌韻賦詩》:“燒香 鮑靚 室,促席 桓伊 筝。”
(3).比喻為求人辦事而請客送禮。《人民文學》1982年第1期:“我父親一伸腿,我們就成了平民百姓,再也沒人上門來燒香了。”
“燒香”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綜合不同來源信息如下:
燒香原指通過燃燒香料或香制品表達敬意的儀式行為,常見于宗教活動或祭祀場景,後衍生出比喻義。其核心包含宗教儀式與世俗文化雙重屬性。
宗教與祭祀功能
雅文化與生活用途
社會隱喻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燒香”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也在社會語境中承載了複雜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宗教儀軌或曆史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具體描述。
燒香,意指點燃香火,以向神佛或祖先表示敬意或祈願。在宗教儀式、廟宇和寺廟中,燒香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信仰和宗教行為。
燒(火,灬)+ 香(自,由,禾)= 爻 + 自 +火 + 禾 +口 +禾
燒香共有10個筆畫。
燒香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中,原文為“曾孫燒狩旂”,意指在祭祀時燃燒祭品。在古代王朝,燒香被視為尊貴和神聖的行為。
在繁體中,燒香的漢字寫作「燒香」。
在古代,燒香的漢字寫作「燒香」,分别由火和禾兩個部首組成,表示燒烤香草。
他每天早晨都會去廟裡燒香祈福。
在節日裡,人們紛紛燒香向神佛祈願。
燒香拜佛、燒香行禮、香火旺盛
點香、燃香、敬香
熄香、熄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