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嚴厲。《梁書·蕭景傳》:“監局官僚,舊多驕侈, 景 在職峻切,官曹肅然。”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六》:“若以理推,則新婚離别,若 少陵 所詠,近於征役峻切,勢不得已,容有之也。”
(2).指文詞、語言嚴正切直。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卷中:“﹝ 嵇康 ﹞頗似 魏文 ,過為峻切,訐直露才,傷淵雅之緻。”《明史·陳于廷傳》:“已,言諭德 顧天埈 素幹清議,不宜久玷詞林。語皆峻切。” 鄭振铎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七章:“他( 陶弘景 )的詩,曉暢而峻切,雖不多,卻都為珠玉。”
峻切(jùn qi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豐富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核心維度進行闡釋:
“峻”指山高而陡,“切”形容山勢如刀削般險峻。該義項描繪自然地貌的險要特征。
例證: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李白《蜀道難》)——此句雖未直用“峻切”,但“絕壁”意象正契合其陡峭之意。
來源:《說文解字》釋“峻”為“高而陡也”(中華書局影印本)。
由山勢之險引申為語言、文字的剛直銳利,多用于批評性文體。
典籍佐證:
劉勰《文心雕龍·奏啟》雲:“ 楊秉耿介于災異,陳蕃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此處“骨鲠”即含峻切之風。
來源:範文瀾《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形容人品格剛毅、處事嚴苛,含褒貶雙重色彩。
曆史人物例:
《後漢書·陳蕃傳》載:“ 蕃性方峻,不接賓客”,其“方峻”品格與“峻切”神韻相通。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冊第1434頁。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文獻來源标注版本信息;網絡公開資源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可查證部分原文。)
“峻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嚴厲、嚴格
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例如《梁書·蕭景傳》提到“景在職峻切,官曹肅然”,指蕭景管理下屬時作風嚴厲,使官署秩序井然。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常與“迫切”“肅然”等詞關聯,強調緊迫感和威嚴性。
言辭或文風嚴正直切
指語言或文章風格直率深刻,不拐彎抹角。南朝梁代鐘嵘《詩品》評價嵇康“過為峻切,讦直露才”,認為其詩文過于直白尖銳,缺乏含蓄雅緻。
“峻切”既可用于描述嚴厲的态度或管理方式,也可指語言風格的直率深刻,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并勵博雜不厭求詳伧氣大共名膽結石打野鴨子鄧橘頂門壯戶丢風撒腳對玩恩重如山法室鋒钜付能鋼渣共性與個性含黃伯黑色素紅領巾花林粉陣箭訣蛟鼍教學稽道結邪浸使廐庾集裝箱亢藏克承靓麗璘豳龍鳴獅吼龍套賣零工夫梅梢麪疙瘩弭錫蹑蹬徘翔蟠聯批轉千秋萬世巧辯清忠七推八阻曲瑵揉濯桑土生俘視而不見事局試衣未定之天問龜文考五正睎古膝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