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動物學中,一般指身體結構複雜、組織和器官分化顯著并具有脊椎的動物。但在脊椎動物中,對魚類而言,稱四足類(包括兩栖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為高等動物;對兩栖類以下的無羊膜動物而言,則稱爬行類以上的羊膜動物為高等動物;對爬行類以下的變溫動物而言,則稱鳥類和哺乳類恒溫動物為高等動物。更狹義的專指哺乳類為高等動物。
“高等動物”是一個非嚴格的生物學概念,通常指在進化曆程中出現較晚、生理結構和行為模式較為複雜的動物類群。以下是詳細解釋:
1. 生物學定義 主要代指脊椎動物亞門中的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栖類和魚類,這些動物具有:
2. 特征對比 與低等動物(如昆蟲、軟體動物)相比:
3. 特殊案例 人類被視作高等動物的典型代表,具備:
注意:該術語在嚴謹分類學中已較少使用,現代生物學更強調物種的演化適應性而非簡單分級。例如水母雖結構簡單,卻已存在6億年,證明其演化成功性。建議在學術場景使用更精确的分類術語(如脊索動物門、哺乳綱等)。
《高等動物》是指具有進化高度複雜的神經系統和相對較複雜的行為模式的動物種類。這些動物通常擁有靈敏的感官、複雜的社會結構和較高的認知能力。
《高等動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高(gāo)和等(děng)。
「高」是由「亠」和「高」組成,「亠」是上方省略了一部分的「口」,表示頂端;「高」是一個表示高的字,由「昌」和「慶」組成。「亠」和「高」的總筆畫數為2+10=12。
「等」是由「人」和「寺」組成,表示平等。「人」表示人物;「寺」表示廟宇。「人」的總筆畫數為2;「寺」的總筆畫數為7。所以「等」的總筆畫數為2+7=9。
「高等動物」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科學界,用于區分不同生物群體中的複雜動物種類。它描述了與其他動物相比較具有較高智力和高度進化的動物。
《高等動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高等動物」。
在古時候,「高」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但「等」的寫法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是「寸+人」,表示一個人站在寸字的上方。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人類是高等動物之一。
2. 鳥類和哺乳動物是高等動物。
1. 高級動物
2. 高等植物
3. 高等教育
4. 高等數學
5. 高等文明
1. 智慧動物
2. 進化動物
3. 複雜動物
4. 發達動物
5. 高智商動物
1. 低等動物
2. 簡單動物
3. 原始動物
4. 低級動物
5. 未進化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