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的意思、对句的详细解释
对句的解释
(1).原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 魏 晋 以来,文人学士讲究声韵骈俪,对句在形式上渐趋格律化。近体诗兴起后,因称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为对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 张华 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 刘琨 诗言‘ 宣尼 悲获麟,西狩泣 孔邱 ’。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駢枝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2).指对联。《西游记》第四四回:“殿门前掛一联黄綾织锦的对句,綉着二十二个大字,云‘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餘年。’”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对联》:“尝见有人写对句云:‘拳石画临 黄子久 ,胆瓶花插紫丁香。’爱其工巧,不知为何人之句。”
词语分解
- 对的解释 对 (對)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 )。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对句的详细解释如下:
-
基本定义
对句指古代诗文中字数相同、文意相对的句子,常见于骈文、律诗及对联中。其核心特征是结构、内容或意义上的相互呼应,形成对比或对照,以达到修辞效果。
-
历史演变
- 魏晋时期:文人开始注重声韵骈俪,对句逐渐格律化。
- 近体诗发展:律诗定型后,对句特指颔联与颈联(中间两联),需严格遵循平仄、对仗规则。
-
形式分类
- 词中对句:包括三言(如“鬓云松,眉叶聚”)、五言、六言、七言等,部分由领字引导(如“隔苑兰馨趁风远,邻墙桃影伴烟收”)。
- 对联:独立成篇的对句形式,如《西游记》中“雨顺风调,愿祝天尊无量法;河清海晏,祈求万岁有餘年”。
-
功能与要求
对句需满足“对仗工整、声律协调”,既强调形式美,也追求意境关联。如刘勰《文心雕龙》以“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为例,说明自然成对的妙处。
-
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 对词:多指戏曲演员排练台词,或公堂对质,与文学对句无直接关联。
- 出句:在词或对联中,对句需回应对应的“出句”,两者共同构成完整表达。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2、5的原始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对句》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指对仗的两个句子。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对”字的部首,右边是“句”字的部首。它的笔画数目总共有4画。
《对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繁体字是汉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书写方式比较复杂,包含更多的笔画。《对句》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對句”。
下面是一个例句:“他说得一句对,一句不对。”这句话中的“对句”表示这个人说话时有一句话是正确的,而另一句话是错误的,形成了对仗。
关于组词,可以有一些相关词汇例如“对仗”、“对联”、“对子”等,它们都指的是类似的概念,即两句话之间具有对称关系或相反的意义。
近义词方面,可以有“押韵”、“平行句”等词汇,它们与《对句》有着某种相似的语言效果。
反义词方面,可能没有一个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对句》本身并不意味着相反的意义,而是指两个句子之间的对仗关系。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我很乐意继续回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