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周的意思、東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周的解釋

(1).朝代名。從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把國都從 鎬京 東遷至 洛邑 起,至公元前256年被 秦 所滅為止。其間 戰國 時代,作為中央政權的 東周 王朝,已名存實亡。 前蜀 韋莊 《鹹陽懷古》詩:“山色不知 秦 苑廢,水聲空傍 漢 宮流……莫怪 楚 吟偏斷骨,野煙蹤跡似 東周 。”

(2). 戰國 時代的小國名。 周考王 分封的諸侯國 西周 ,傳至 惠公 ,乃封其少子于 鞏 ,號 東周 。後為 秦 所滅。參閱《史記·周本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周是中國古代周王朝的重要曆史分期,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至公元前256年周赬王被秦所滅的時期。該時期分為春秋(前770-前476)和戰國(前475-前221)兩個階段,得名于魯國編年史《春秋》及西漢劉向《戰國策》的記載。

從政權特征看,東周王室權威衰微,諸侯争霸加劇,周天子僅保留名義上的共主地位。《中國曆史大辭典》指出,這一時期通過"尊王攘夷"維系宗法制度,但實際權力已轉移至齊、晉、楚等諸侯國。戰國時期更形成七雄并立的格局,郡縣制與官僚體系開始取代分封制。

文化層面,東周誕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百家争鳴的思想體系。《辭海》特别強調該時期青銅器銘文和竹簡文獻的考古發現,為研究先秦社會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經濟方面,鐵器廣泛使用促進農業革新,貨币經濟與手工業專業化程度顯著提升。

注:文獻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第2版)、《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辭海》(第七版)相關條目綜合編寫。

網絡擴展解釋

東周是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朝代,時間跨度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因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而得名,其曆史背景、政治變遷及文化影響可總結如下:

1.建立背景與時間範圍

2.曆史分期與特征

3.政治與社會變革

4.文化與經濟成就

5.曆史影響

東周是封建制向中央集權過渡的關鍵階段,其分裂與變革催生了統一帝國的雛形,同時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春秋戰國分期)、(平王東遷細節)、(各國變法)等。

别人正在浏覽...

闆塊卑亂貶挫豺目宸宇沖玄抽功夫闖闖垂絶春宵一刻爨具村措大但割彫甿敦故幹濕球溫度表廣播站關源旱冰場韓魏鶴趣鬟煙穢滓艦艇交受解祠金鶴垆究索靠牌子硿然苦艾老林累然樂康連台裡候理所不容騄耳南鄭腦殘蹑蹺尼師壇澎澎蒨絢日積月聚色膽迷天上分鼠豺書程豎管順孝書院本四姓跳灰驢通守委屈僞物祥穟銷沉小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