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 隋 開皇 時設置,佐理郡務,職位略低于太守。 清 代稱通判為“通守”。亦指任通守之職。 宋 蘇轼 《别天竺觀音詩》序:“餘昔通守 錢唐 ,移莅 膠西 。”
“通守”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官職名稱,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官職性質
通守是隋朝開皇年間(581-600年)設置的官職,主要職責是輔助太守處理郡級政務,職位略低于太守。清代則将“通判”稱為通守,職能類似。
職責範圍
作為太守的副手,通守需協助管理地方行政、司法、賦稅等事務,确保郡内政務順暢運行。
隋代設置
隋炀帝時期正式确立通守的職位,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分化太守權力。
清代通判的别稱
清代沿用“通守”一詞,但實際對應的是“通判”,屬于府級官員,負責監察官吏、管理糧運水利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通守的具體職能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典籍如《隋書·百官志》或清代地方志。
通守,意思是廣泛的了解和執行,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辶”和“宀”。
“辶”是由“辵”和“川”組成,表示行走的意義。而“宀”則代表房屋,表示一個人在房中進行某種活動。
“通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漢字形狀複雜,後來才逐漸簡化。在繁體字中,“通”字的構造和現代字形相似,而“守”字的構造則與簡化字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也有一些不同。以“通守”為例,古時候的寫法中,“通”字的上邊有一橫寫着“甲”字,下邊有兩個豎,分别為“一”和“口”。而“守”字的上邊則是一個形狀像“口”的物體,下邊是“谷”字的構造。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通守”這個詞,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必須通守規章制度。”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工作人員需要廣泛了解并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
根據“通守”的意思,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通行”、“守望”等。其中,“通行”表示交通暢通,而“守望”則表示守護和注視。
與“通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通曉”、“精通”等。它們都表示對某個事物或領域有全面理解和掌握的意思。
反義詞則是與“通守”意思相反的詞語,如“獨斷”、“不通”等。它們表示不了解或不遵守相關規定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