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守的意思、通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守的解釋

官名。 隋 開皇 時設置,佐理郡務,職位略低于太守。 清 代稱通判為“通守”。亦指任通守之職。 宋 蘇轼 《别天竺觀音詩》序:“餘昔通守 錢唐 ,移莅 膠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守是古代中國的地方官職名稱,主要職能為輔助太守(郡守)管理郡級行政事務,相當于副太守或郡丞。其具體含義及曆史沿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通守指隋唐時期在郡級行政機構中設置的副職官員,職責為協助太守處理政務、司法、賦稅等事務。該官職源于隋炀帝時期的制度改革,旨在分散太守權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例如《隋書·百官志》記載:“郡置太守,次置通守。”表明其地位僅次于太守。

二、曆史沿革與職能演變

  1. 隋代起源

    隋炀帝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置郡,每郡除設太守外,增設通守一人,輔佐太守管理民政。據《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中華書局)解釋,通守具有監督太守的職能,可直接向中央奏報郡務,是中央集權強化的體現。

  2. 唐代延續與廢止

    唐代初期沿襲隋制,部分郡仍設通守,但職能逐漸被“别駕”“長史”等官職取代。至唐玄宗開元年間,隨着地方行政體系調整,通守一職被正式廢除。

三、文獻佐證與實例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定義通守為“隋唐郡太守的副職”。
  2. 《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中華書局):詳述其設置背景及職能演變。
  3. 《隋書·百官志》《通典·職官典》:原始史料記載官職設置與職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通守”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官職名稱,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官職性質
    通守是隋朝開皇年間(581-600年)設置的官職,主要職責是輔助太守處理郡級政務,職位略低于太守。清代則将“通判”稱為通守,職能類似。

  2. 職責範圍
    作為太守的副手,通守需協助管理地方行政、司法、賦稅等事務,确保郡内政務順暢運行。


二、曆史演變

  1. 隋代設置
    隋炀帝時期正式确立通守的職位,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分化太守權力。

  2. 清代通判的别稱
    清代沿用“通守”一詞,但實際對應的是“通判”,屬于府級官員,負責監察官吏、管理糧運水利等。


三、文獻例證


四、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通守的具體職能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典籍如《隋書·百官志》或清代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暗黝黝把都扳本本朝便利币儀不陰不陽倡伶樔絕崇雉辭托代駕大陰大域雕紅漆彫毀鬥具頓置防止繁暑廢物利用斧車根外追肥構意官禀顧托踐阼傑邁巨工康侯寬讓陵栢門下掾名地墨制拍發排廢乾嚎七男八壻磬口梅起圈七損八益日鍛月煉色球刹車铩翮善錢擅彊生稻生花妙語食不充口詩床十思特特為為田師鐵鬥子委珠問絞骛駛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