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春秋 時 晉國 的 韓 氏、 魏 氏兩家大臣,後又共同分 晉 立國而為諸侯。後亦以“韓魏”稱富貴之家。《孟子·盡心上》:“ 孟子 曰:‘附之以 韓 魏 之家,如其自視欿然,則過人遠矣。’” 朱熹 集注:“ 韓 魏 , 晉 卿富家也。”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 秦 用 商鞅 之法,東弱 韓 魏 。” 唐 杜牧 《阿房宮賦》:“ 燕 趙 之收藏, 韓 魏 之經營。”
“韓魏”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戰國諸侯國
指戰國時期的韓國與魏國,兩國原為晉國卿大夫家族(韓氏、魏氏),後通過“三家分晉”獨立為諸侯國。韓國位于今河南中部,魏國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部分地區,兩國在戰國七雄中占據重要地位。
曆史典故
作為成語使用時,常形容勢力勾結或互相支持,多含貶義。例如《阿房宮賦》中“韓魏之經營”即暗喻權貴斂財。
富貴之家代稱
因韓、魏兩家曾為晉國權臣,後世用“韓魏”泛指顯赫家族。如《孟子·盡心上》以“韓魏之家”比喻富貴階層。
曆史事件關聯
韓魏兩國在戰國時期頻繁參與戰争,如伊阙之戰(公元前293年)中遭秦将白起大敗,加速了滅亡進程。最終韓國于公元前230年、魏國于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
如需進一步了解韓魏具體曆史事件(如三家分晉、伊阙之戰),可參考高權威性網頁。
《韓魏》是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它指的是中國古代的兩個重要國家——韓國和魏國。這個詞語常用來指代韓國和中國之間的曆史關系和文化交流。它可以表示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也可以指代兩國之間的紛争和沖突。
《韓魏》這個詞的部首是“韓”字的“韋”部和“魏”字的“鬼”部。拆分後,“韓”的筆畫數是5,而“魏”的筆畫數是14。
《韓魏》是《韓魏》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作《韓魏》的漢字可能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由“韓”和“魏”兩個字組成。
以下是關于《韓魏》的一些例句:
1. 兩國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韓魏》時期。
2. 韓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系一直是《韓魏》。
3. 在曆史上,《韓魏》兩國曾經有過激烈的戰争。
與《韓魏》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1. 韓朝:指韓國的朝代。
2. 魏晉:指魏國和晉國的聯合政權。
3. 中韓友好:指中國和韓國之間的友好關系。
與《韓魏》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韓中關系:指韓國和中國的關系。
2. 魏晉關系:指魏國和晉國的關系。
與《韓魏》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敵對:指兩國之間存在沖突和對立。
2. 矛盾:指兩國之間存在矛盾和不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