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刻的意思、木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刻的解釋

[wood engraving;woodcut] 在木上刻圖畫的藝術或方法,尤指在木料斷面上刻制圖畫以供印刷機拓印

詳細解釋

(1).用木料雕刻的。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木朝 開寶 中, 真州 有漁者釣得一木刻婦人,背刻‘ 丁 氏’二字。”

(2).指木雕之物。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志二》:“予奉使按邊,始為木圖寫其山川道路……至官所,則以木刻上之。”此指木雕的地理模型。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刻名印》:“今 蒙古 、*********之為官者,多不能執筆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此指木雕的人名印章。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 雍正 ﹞十三年春,苗疆吏以徵糧不善,遠近各寨蠭起,徧傳木刻,妖言四煽,省城大吏尚不之信也。”此指傳集人衆的木雕符信。

(3).木版雕印。 宋 汪逵 《淳化閣帖辨記》:“其本乃木刻,計一百八十四闆,二千二百八十七行。其墨乃 李廷珪 墨,墨黑甚,如漆。其字比諸刻為肥。”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也另買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圖贊,綠色的畫,字是紅的,比那木刻的精緻得多了。”參見“ 木闆 ”。

(4).版畫的一種。用刀在木闆上刻成圖形,再拓印在紙上。 魯迅 《書信集·緻張慧》:“弟非畫家,不敢妄說,惟以意度之,木刻當亦與繪畫無異,基本仍在素描,且畫面必須統一也。” 魯迅 《書信集·緻羅清桢》:“我以為少年學木刻,題材應聽其十分自由選擇,風景,靜物,蟲魚,即一花一葉均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刻,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門類,指以木闆為媒介進行雕刻創作,并通過印刷手段呈現圖像的藝術形式和技術。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工藝定義與流程

木刻指在木質闆材(如梨木、黃楊木)表面雕刻出反向凸起的圖文,再施墨覆紙拓印的技藝。其工藝流程包含繪稿、刻版、上墨、印刷 四個關鍵步驟,通過刻刀的深淺變化表現畫面層次 。中國國家圖書館文獻将木刻定義為"通過雕版物理形态差異實現圖像複制的傳統技術"。

二、藝術特征與表現力

木刻藝術的核心特征在于"刀味"與"木味" :

三、文化價值與傳承

2006年"木版年畫"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編號Ⅶ-2),其文化價值體現在:

  1. 民俗載體:傳統年畫承載祈福納祥的民間信仰
  2. 技藝活化石:保留古代雕版印刷術的核心工藝
  3. 藝術範式:深刻影響浮世繪等東方版畫體系發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指出其"承載着中華民族的造物智慧和美學基因" 。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美術大辭典》
  3.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博物館

網絡擴展解釋

木刻是一種傳統藝術形式,指在木闆上雕刻圖案并通過拓印形成版畫。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基本定義

木刻屬于版畫的一種,通過刻刀在木闆表面反向雕刻圖案,再用顔料拓印到紙上形成作品。根據制作方式可分為複制木刻(臨摹他人畫稿)和創作木刻(自畫自刻)。

二、技法分類

  1. 雕刻方向
    • 木面木刻:在木材縱切面雕刻
    • 木口木刻:在木材橫斷面雕刻
  2. 線條表現
    • 陽刻:保留凸線形成白底黑線畫面
    • 陰刻:刻去線條形成黑底白線畫面
  3. 色彩工藝
    • 套色木刻:多版套印兩種以上顔色

三、材料與工具

常用梨木、黃楊木等硬木或三合闆作為雕刻基材,使用三角刀、圓口刀等專用刻刀,顔料分為油性(色彩鮮豔)和水性(水墨效果)兩類。

四、曆史發展

起源于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宋代已有木刻版畫記載(如《營造法式》插圖)。現代木刻在20世紀發展為獨立藝術門類,魯迅曾大力倡導新興木刻運動。

如需更完整的技法演示或曆史脈絡,可參考《中國版畫史》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谧包袱皮兒畚挶闖将出港春假春秋筆法大風詞大海镫火刁黠防備仿佛樊桃芝法體鳳尾魚封樁庫輔夾詭詩嘓嘟號屏闳肅咶哒慧典會自堅忍不拔機郭津涘今天疾疫巨匠凱門離摟辘轳格羅襕露七露八馬矢門禁門隙粘纏群戲阮何軟懶上街省簡水明山秀思惟樹酸眉苦臉鐵牀往烈亡友未一甕天之見文禍吳市五獸苋菜銷附小吏小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