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xamine and weigh]∶考查衡量
(2) [consider and discuss]∶考慮商量
(3) [think of]∶考慮;思量
他考量着就要開始的新工作
(1).考查衡量。《後漢書·鄧訓傳》:“拜 訓 謁者,使監領其事。 訓 考量隱括,知大功難立,具以上言。”《朱子語類》卷二五:“就他這寬、敬、哀中,去考量他所行之是否;若不寬、不敬、不哀,則縱有其他是處,皆不在論量之限矣。” 茅盾 《色盲》:“ 林白霜 毫不經意地回答。另一件事在他心上考量。”
(2).考慮商量。 ********* 《國民之薪膽》:“我國政府猶聲稱未經承認之條款,尚可再加考量,而 日本 雷厲風行之最後通牒,已于五月六日電寄 北京 矣。”
“考量”是一個動詞(也可作名詞使用),指仔細思考、權衡、評估的過程,通常用于正式或需要慎重決策的語境中。
詞義核心
由“考”(審查、研究)和“量”(衡量、估計)組合而成,強調對事物的全面檢查與多角度分析,常用于需要綜合判斷的場合。
例句:公司決策前會考量市場風險、成本效益等因素。
詞性擴展
近義詞對比
常見搭配
若需更深入的語言學分析(如詞源、語用演變),可提供補充說明。
考量是一個多音字,常見的讀音有kǎo liáng和kǎo lǎng。它的意思是經過認真思量和考慮之後作出判斷或決定。
考量的部首是⺶,拆分成了⺶(寸)和⺼(月)兩個部分。寸意味着尺寸或長度,表示重要性;月則意味着肉體,表示情感。寸和月共同形成了考量的字義。
《說文解字》記錄了考量字的來源。根據這本字書,考量原本描述了人們在衡量重量時使用的尺子或秤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含義逐漸演變為借喻性質,表示人們在接受信息和選擇之前進行慎重思考。
考量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考量」。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今天有些不同。考量在古代是用「攺」代替了今天的「量」,意味着人們在思考過程中需要相互探讨和推敲。
以下是幾個使用考量的例句:
1. 在擇友過程中,我們應該要深入地考量對方的品行和性格。
2. 這項決定影響重大,我們必須認真考量後才能作出選擇。
考量的組詞有:考慮、思考、衡量等。
與考量意思接近的詞語有:考慮、研究、權衡等。
與考量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沖動、草率、輕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