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汛的意思、淩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汛的解釋

[ice run] 由于下段河道結冰或冰淩積成的冰壩阻塞河道,使河道不暢而引起河水上漲的現象

詳細解釋

上遊冰雪融化,而下遊尚未解凍所形成的河水猛漲。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 黃河 水信……冬曰淩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淩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淩汛”是一種因冰淩阻塞河道導緻水位顯著上漲的水文現象,常見于冬季封河期和春季開河期的高寒地區河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淩汛俗稱“冰排”,指河道中的冰淩(冰塊或冰蓋)堆積形成冰塞或冰壩,阻礙水流,引發水位驟漲的現象。嚴重時可導緻漫灘或決堤,稱為“淩洪”。

二、成因分析

  1. 地理位置:河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如黃河甯夏至内蒙古段、黑龍江下遊),導緻下遊封凍早、解凍晚,上遊冰水受阻下洩時形成冰壩。
  2. 河道形态:上寬下窄或彎曲的河道(如黃河山東段)更易卡冰壅水。
  3. 氣溫變化:初冬封河時下遊先結冰,初春開河時上遊先解凍,冰蓋厚度不均加劇水流阻力。

三、發生條件

四、影響及典型區域

  1. 主要危害:冰壩壅水可能導緻堤防潰決,引發洪水(如黃河曆史上多次淩汛災害)。
  2. 多發河流:中國黃河、黑龍江、松花江;歐洲易北河下遊德國段等。

五、應對措施

通過人工破冰、水庫調控流量等方式緩解冰淩壓力。例如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可在淩汛期控制下洩流量,減少冰壩形成風險。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來源網頁中的詳細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淩汛的意思

淩汛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河流或湖泊的冰層破裂、潰決時的情景。淩指的是凍結在水面上的冰,汛指的是河流洪水。因此,淩汛表示冰層被洪水沖擊破裂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淩汛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

淩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代,淩汛一詞通常用于形容冬天江河結冰時的現象,隨着時間的推移,該詞逐漸被引申為冰層潰決的狀态。

繁體

淩汛的繁體字為「淩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淩汛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淩」字在古代常以「陵」字代替,「汛」字則多用「潠」或「洵」替代。古時候的寫法為「陵潠」或「陵洵」。

例句

以下是關于淩汛的例句:

  1. 今年冬季的淩汛現象非常嚴重,導緻河岸受到嚴重沖擊。
  2. 由于連續的暖冬天氣,這個冬季的淩汛現象相對較輕。

組詞

淩汛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近義詞

與淩汛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反義詞

相反意義的詞語包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