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敝開誠意。《晉書·姚興載記下》:“主辱臣憂,故重繭披款,惟陛下亮之。”《周書·蕭撝傳》:“臣披款歸朝,十有六載,恩深海嶽,報淺涓埃。”
(2).謂推誠相與。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安》:“吾與 永固 ,雖未披款,而鄉裡先達,風味相親。”
“披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含義主要基于曆史文獻的記載,具體解釋如下:
敝開誠意(坦誠相待)
指毫無保留地展現真誠的态度,常用于君臣或友人之間的交往。例如《晉書·姚興載記下》提到“主辱臣憂,故重繭披款”,強調臣子以真誠之心效忠君主。
推誠相與(以誠相交)
指雙方以信任為基礎建立關系。唐代牛肅在《紀聞·吳保安》中寫道“雖未披款,而鄉裡先達,風味相親”,描述即使未深入交往,仍因同鄉情誼自然親近。
該詞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語境,現代交流中可用“坦誠相待”“推心置腹”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或進行文學創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披款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兩個不同的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指用作被鋪設或遮蓋的材料或衣物,常用于冷天時身上披着的覆蓋物。
第二個意思是指某些商品或産品由于延遲或違約而被取消或撤銷。
披款的拆分部首是 "護"。
它的總共用了 10 個筆畫。
披款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
披款的繁體字形為 「披款」。
關于古時候對披款的漢字寫法,目前尚未找到明确資料。
1. 她在寒冷的冬天披上一件暖和的披款。
2. 由于供應商的違約,公司取消了該披款的訂單。
1. 披風
2. 披肩
3. 披露
4. 披星戴月
1. 披風
2. 披肩
3. 鬥篷
1. 取消
2. 撤銷
3. 污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