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平日的儀容舉止。《論語·子路》:“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淮南厲王 朝,殺 辟陽侯 ,居處驕甚。” 唐 韓愈 《贈太傅董公行狀》:“公居處恭,無妾媵,不飲酒,不諂笑,好惡無所偏,與人交,泊如也。”《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元年》:“ 澄 帥官僚赴弔, 寶寅 居處有禮,一同極哀之節。”
(2).指日常生活。《論語·陽貨》:“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漢書·刑法志》:“居處同樂,死生同憂,禍福共之。”《南史·孔靖傳》:“ 曲阿 富人 殷綺 見 奂 居處儉素,乃餉以衣氊一具。” 明 唐順之 《贈彭石屋序》:“ 侯 為人貌古而氣凝,恬淡而寡欲,其居處苦約,有寒士所不能堪者。” 清 唐甄 《潛書·太子》:“親其婦子,知其生養;入其廬舍,知其居處。”
(3).安置;處置。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轲母》:“ 孟子 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 孟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元史·食貨志四》:“八年,令各路設濟衆院以居處之,於糧之外,復給以薪。”蒲仙劇《父子恨》第七場:“可恨 杜國忠 ,心術不端,多方挑唆你要害我一家,此事你要如何居處?”
指住所,住處。《後漢書·袁安傳》:“居處仄陋,以耕學為業。”《太平廣記》卷一六五引 宋 龐元英 《談薮》:“﹝ 長孫道生 ﹞雖為三公,而居處卑陋,出鎮之後,子頗加修葺。” 清 唐甄 《潛書·兩權》:“百金之賈,必有居處,以安妻子,固管籥,結鄰裡,無盜竊之虞,乃可以轉販于四方。” 魯迅 《書信集·緻翟永坤》:“我因居處不大,所以書籍稿件,無法布置,至于常易散失,實為困難。”
居處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維度:
指人在特定場所的居住行為及日常生活狀态。
例證:
《禮記·曲禮上》載:“居處不莊,當如鄉裡何?”(指日常起居若不合禮儀,會影響鄰裡評價)。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居住;日常生活”。
指人居住的物理場所,包括住宅、栖息地等。
例證:
《漢書·溝洫志》記:“民居處稍安,漸修城郭”,此處指民衆定居的場所。
《漢語大詞典》釋義:“住所;栖身之地”。
注:以上鍊接均來自權威學術及出版機構,内容經核查有效(截至2025年)。
“居處”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發音(jū chǔ或jū chù)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居住地(名詞,jū chù)
指具體的住所或生活環境,如家、房子、公寓等。
例:“我的居處就在附近”。現代漢語中常用此義。
儀容舉止(動詞,jū chǔ)
指平日的言行和儀态,強調對他人的态度。
例:《論語·子路》提到“居處恭,執事敬”,意為日常舉止需恭敬莊重。
日常生活狀态(動詞,jū chǔ)
描述日常的生活狀态,尤其是喪禮等特殊時期的節制。
例:《論語·陽貨》中“居處不安”,體現守喪時的不安情緒。
安置、處置(動詞,jū chǔ)
指對人或事物的安排。
例:孟母三遷故事中“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即通過改變環境安置孩子。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古文例句,可參考《論語》《史記》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白開水保俶塔閉肆不恥長從昌翔稱首癡看螭魚綢厚燈燼調配睇視洞察一切鬥轉參橫遁害藩台飛鳥依人風塵表物楓木風穴概問購備菰蒲黃莞建馬劫掠街頭女人金鞴警語勁利金微極思蠲放老花鏡鸾鵲馬劄子木熙奶哥哥南公鼎磐桓期契秋勢七絃取予扔崩若夫沙表善藴生公石纾回稅屦說短道長孫龐談叢停睛溫樸小雞子葉齊斜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