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舂的意思、配舂的詳細解釋
配舂的解釋
古代一種任治米的力役。為女犯所服之役。《隋書·刑法志》:“二曰流刑……其不合遠配者,男子長徒,女子配舂,并六年。”《隋書·刑法志》:“三曰刑罪,即耐罪也……婦人配舂及掖庭織。”
詞語分解
- 配的解釋 配 è 兩性結合:配偶。配種(弉 )。 相互分工合作:配合。配器。 用適當的标準加以調和:配料。配制。配伍。配藥。配色。配餐。 有計劃地分派、安排:配備。配置。配給(?)。分配。搭配。 把缺少的補足:
- 舂的解釋 舂 ō 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裡搗掉皮殼或搗碎:舂米。舂藥。 筆畫數:; 部首:臼;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配舂”是古代中國針對女性罪犯的一種刑罰,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含義:指将女犯發配至官府或特定場所從事舂米勞役的刑罰。
- “舂”字解析:本義為用杵臼搗碎谷物(如去殼或制粉),是古代常見的糧食加工方式。
2.曆史記載與實施
- 法律依據:據《隋書·刑法志》記載,隋朝将“配舂”納入刑罰體系。例如:
- 流刑中“不合遠配者”,男子服長期勞役(長徒),女子則“配舂”,刑期六年。
- 其他刑罪(如耐罪)的女犯也可能被判處配舂,或發配掖庭從事紡織。
3.性别差異與刑罰特點
- 性别針對性:此刑專用于女性,男性罪犯通常被處以流放或長徒,體現古代法律對男女刑罰的區分。
- 勞動性質:舂米是體力繁重的勞作,兼具懲罰與生産功能,符合古代“以役代刑”的特點。
4.社會背景
- 該刑罰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女性犯罪者的懲戒方式,同時利用其勞動力為官府服務。類似刑罰還有“配掖庭織”,均屬強制勞役範疇。
如需進一步了解《隋書》原文或其他曆史細節,可查閱相關古籍或權威曆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配扛
《配扛》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辶”和“扛”,共計9個筆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用法。
繁體
《配扛》的繁體字為《配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有所不同。盡管“配扛”這個詞的基本結構沒有改變,但筆畫的筆畫順序可能不同。例如,在古時的字體中,可能将“扛”字的豎畫先寫,然後再書寫其他部分。
例句
1. 他是個勇敢而機智的警察,在執行危險任務時總是能夠配扛。
2. 父母的支持與理解是實現孩子的夢想時最好的配扛。
組詞
- 配伍:合理地搭配或組合在一起。
- 配料:調配食品或藥物中的原材料。
- 扛把子:指負責或領導團體、組織、工程等的人。
- 配角:戲劇、電影中與主角相對立、次要的角色。
近義詞
- 陪同:隨同他人行動或走在一起。
- 搭配:将不同的事物搭在一起,使其相互協調。
- 配備:分配或安排必要的工具、裝備等。
反義詞
- 不配:不適合或不相符合。
- 輕扛:指輕松攜帶或擡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