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痛,哀憐。《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笃》:“經營宮室,傷愍舊京。” 唐 牛肅 《紀聞·吳保安》:“行路見吾,猶為傷愍。”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一:“ 超 ( 郗超 )将亡,以一箱書付門生,曰:‘本欲焚之,恐翁年尊必以傷愍緻疾,吾死後,若損眠食,可呈此箱。’”
傷愍(shāng mǐn)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核心含義為哀憐、同情,常用于表達對他人不幸遭遇的深切悲憫。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傷”指悲傷、傷痛,“愍”同“憫”,意為哀憐、體恤。二字組合強化了因他人苦難而觸發的悲痛與同情之情。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哀憐,憐憫”,強調情感共鳴。
字源考據
古典文獻用例
多見于史書與文集,如《漢書·蕭望之傳》:“天子傷愍其忠”,描述君主對臣子的痛惜之情。
唐代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傷愍邊鄙民,羸老困饑馑”,體現對百姓疾苦的悲憫。
情感層次
區别于一般同情,“傷愍”蘊含更深切的情感投入,常與忠義、孤弱等道德語境關聯,如哀悼忠臣或體恤孤寡。
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02頁。
線上閱讀入口(需訂閱)
中國文化研究所,1968年,第9冊第321頁。
收錄古典詞彙釋義及用例:鍊接
例句補充:
《後漢書·鄧寇列傳》:“帝聞大驚,傷愍之,賜錢百萬。”——描述帝王對臣子逝世的哀痛與撫恤。
“傷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āng mǐn,其核心含義為哀痛、哀憐,常用于表達對他人遭遇的深切同情或對不幸事件的悲痛之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内心深感悲傷、痛心,多用于描述對災難、不幸事件或他人苦難的同情與憐憫。例如《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笃》中“經營宮室,傷愍舊京”,即表達對故都衰敗的哀痛。
使用場景
字源與結構
曆史用例
明代陳繼儒《讀書鏡》記載,郗超臨終前因擔心父親哀傷過度,留下書信勸慰,體現了“傷愍”在親情中的細膩應用。
“傷愍”側重表達深切的悲痛與憐憫,兼具文學性與情感深度,適用于對重大苦難或曆史變遷的感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讀書鏡》等古籍原文。
百巧千窮布頭箋程業池圃叢蓍當月釣耕骶骨東昌紙兒女成行佛戒富益高德共和制棍蠧豪主溷軒疆易交裆讦谏戒勵機利鏡鼻胫部井稅驚天動地錦囊計擊轊棘針科魁艾刳心苓茏零替陵遟犂牛露齒輪周鹿園買王得羊煤油燈内拙豈但請昏青鞋布襪親校戚屬诠表容蓋賽音勝士食征順事罔措頑戲黠胡相柄香缯獻計仙妾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