獃串了皮的意思、獃串了皮的詳細解釋
獃串了皮的解釋
猶言傻透了。《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這樣的人,自己覺得勢利透了心,其實獃串了皮。”《儒林外史》第四五回:“ 餘 家兄弟兩個越發獃串了皮了,做出這樣倒運的事。”
詞語分解
- 獃的解釋 獃 ā 同“呆”。 筆畫數:; 部首:犬; 筆順編號:
- 皮的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網絡擴展解釋
“獃串了皮”是一個古白話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人愚笨到極點或行為荒唐不可理喻。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該詞意為“傻透了”“愚笨到不可收拾”,帶有強烈貶義色彩,強調愚蠢程度之深。例如《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提到:“餘家兄弟兩個越發獃串了皮了,做出這樣倒運的事!”,通過誇張手法諷刺人物行為荒唐。
-
詞源與結構
- “獃”通“呆”,指愚笨、遲鈍;
- “串了皮”是方言表達,字面可理解為“貫穿表皮”,引申為“徹底、完全”。
組合後表示“愚笨已深入骨髓”,屬于古白話中形象化的俚語。
-
使用場景
多見于明清小說,尤其是諷刺類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調侃。
-
注意點
該詞權威釋義來自《儒林外史》及漢典,其他網頁(如、4、6)為補充引用,但存在版本差異。建議優先參考權威文學注解或方言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獃串了皮這個詞是一個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的俚語,通常用來形容人愚蠢或者行為荒謬可笑。下面,我将依次解釋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獃 (dāi) 是該詞的部首,它表示“犬”的意思。該字包含着三個筆畫,分别是“㇏”、“一”和“㇏”。
串 (chuàn) 是該詞的部首,它表示“卝”的意思。該字由三個筆畫組成,分别是“一”、“一”和“フ”。
皮 (pí) 是該詞的部首,它表示“皮肉”的意思。該字包含着六個筆畫,分别是“㇏”、“㇏”、“一”、“㇏”、“㇏”和“㇒”。
來源:
獃串了皮一詞最早起源于北方方言。其中,“獃”指的是人愚蠢或者呆萌的表現;“串了”是俚語中表示“發了瘋”或者“迷糊了”的意思;“皮”則是指皮肉。通過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獃串了皮”這個詞。該詞的使用方式和“傻瓜”、“蠢貨”等詞語相似,主要用于調侃或嘲笑他人的愚蠢行為或言論。
繁體字:
《獃串了皮》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獃串了皮》。雖然在傳統繁體字中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别,但整體而言,其字形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對于“獃串了皮”的字形并無明确紀錄。這是因為該詞的使用起源于現代漢語,而沒有留下太多的古代漢字寫法相關的文獻記載。
例句:
1. 你看他剛剛的舉動,簡直獃串了皮!
2. 我們都笑翻了,他的回答真是獃串了皮。
組詞:
獃笨、獃子、串兒、皮包骨、皮囊等。
近義詞:
呆笨、傻傻、蠢蛋、愚蠢等。
反義詞:
聰明、智慧、機智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