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空的意思、苦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空的解釋

佛教語。謂人世間一切皆苦,凡事俱空。後亦用作佛門的代稱。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觀夫常樂我浄,蓋真常之妙本,無常苦空,乃 世祖 之累法。” 宋 蘇轼 《勝相院經藏記》:“苦空無我,無量妙義,凡見聞者,隨其根性,各有所得。”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為 老氏 之道者曰清靜,為 釋氏 之道者曰苦空。由清靜而之於長生,繇苦空而之於頓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六篇:“有方士亦自造僞經,多作異記,以長生久視之道,網羅天下之逃苦空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苦空”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1. 佛教核心思想
    源自“苦空無我”理論,其中:

    • “苦”指世間衆生皆受生老病死、愛别離等痛苦束縛;
    • “空”則強調萬物無常、無獨立實體(即“無我”),如梁武帝在《摩诃般若忏文》中對比“常樂我淨”與“無常苦空”的哲理。
  2. 引申為佛門代稱
    宋代蘇轼在《勝相院經藏記》中以“苦空無我”概括佛法精義,後世常以此詞指代佛教修行。明代胡應麟更将“苦空”與道家“清靜”并列,突顯其宗教屬性。

  3. 世俗化成語用法
    在非宗教語境中,該詞衍生出“曆經煎熬卻終無所獲”的涵義,反映對執念的反思,例如形容長期等待卻落空的境遇。

需要說明的是,佛教原義側重哲學層面的生命觀,而世俗用法更偏向情感體驗,兩者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空

《苦空》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詞,它的意思是“空虛而令人痛苦”。

根據部首和筆畫,苦空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1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中的“空”概念,佛教認為人們痛苦的根源是對事物的執着和貪欲,隻有放下執着和貪欲,才能達到内心的空靈和解脫。所以,“苦空”可以理解為在苦難和痛苦中追求内心的空靈和解脫。

對于繁體字的寫法,可以用「苦空」表示。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苦空」的形狀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

以下是一個例句中使用「苦空」的示例:

他的内心深處充滿了苦空的痛苦與迷茫,他迫切地想要找到解脫的辦法。

以下是一些與「苦空」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苦澀、苦惱、空虛、苦痛

近義詞:苦楚、痛苦、煎熬、苦悶

反義詞:快樂、滿足、幸福、心滿意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