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疾惡如仇 ”。《明史·周順昌傳》:“ 順昌 為人剛方貞介,疾惡如讐。”
疾惡如讐(jí è rú chóu)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對邪惡或丑惡的人、事懷有極深的憎恨,如同對待仇敵一般堅決排斥。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疾”指憎恨、厭惡,“惡”指邪惡、罪行,“讐”(同“仇”)即仇敵。全詞意為憎恨邪惡如同憎恨仇敵,體現強烈的道德立場與正義感。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情感色彩
含褒義,多用于贊揚人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品質,強調對不公與丑惡的零容忍态度。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9年修訂版)
最早文獻記載
該成語可追溯至《後漢書·陳蕃傳》:“蕃性剛峻,疾惡如讐。”描述東漢名臣陳蕃性格剛直,對惡行深惡痛絕。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文學化用例
唐代王維《獻始興公》詩:“嫉惡如仇雠,見善若饑渴”,進一步強化了其文學意象。
來源:《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字形演變
“讐”為“仇”的異體字,現代漢語多寫作“疾惡如仇”,但古籍中保留原字形。
來源:《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3年)
近義成語
來源:《成語源流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年)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書面語及正式語境。
例句:
“他一生清廉正直,對貪污腐敗之事疾惡如讐。”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文化意蘊
體現儒家“崇善抑惡”的倫理觀,是傳統士大夫精神的典型特質。
來源:《中國倫理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
(注:為保障信息可靠性,引用内容均來自權威出版物,暫未提供易失效的網頁鍊接。)
“疾惡如讐”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jí è rú chóu()
指憎恨壞人壞事如同憎恨仇敵一般,形容對邪惡的極度厭惡和堅決抵制。該詞與“疾惡如仇”同義()。
多用于形容人剛正不阿、愛憎分明的性格。例如:
“他為人正直,對待貪污腐敗疾惡如讐,深受民衆敬重。”
“讐”是“仇”的異體字,二者在此成語中通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疾惡如仇”的寫法()。
便近便榭辟舉不粘鍋蠶攢長車腸腹長功長夷赤縣吹笛春火初昕奠酬睹當方兆諷寤咯巴公債廣州泉歡躍虎威健鹘薦剡羁跼濟濡雞樹救苦救難卷甲銜枚覺露拘攔崌山口外厘捐禮贶萌牙木镞逆迹牛頓色散實驗泡妞裒取淺闇騎箕親代羣策羣力曲悟如臨深淵讪怒山資折伐蜃窗食桉四楞四檐思治台宗萬選錢卍字巾纖白翛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