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棹子的意思、撥棹子的詳細解釋
撥棹子的解釋
(1).即蝤蛑。蟹的一種。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蝤蛑,乃蟹之巨而異者。蟹螯上有細毛如苔,身上八足。蝤蛑則螯無6*毛,後兩小足,薄而濶,俗謂之撥棹子。”《重修政和證類本草·蟲魚中品·蟹》:“蟹之類甚多……扁而最大,後足闊者,名蝤蛑。 嶺南 人謂之撥棹子,以後腳形如棹也。”
(2). 唐 教坊曲名。
詞語分解
- 撥的解釋 撥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撥動。把鐘撥準了。撥冗(推開繁忙的事物,抽出時間)。撥雲見日。 分給:撥發。撥款。撥付。 治理:撥亂反正。 掉轉:撥轉馬頭。 量詞,用于成批的,分組的:分成兩撥兒。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棹子的解釋 桌子。《宦海》第一回:“都圍著一張棹子,正賭得十分熱閙。” 廖仲恺 《帝國主義侵略史談》第三講:“那張棹子的價值便要增加到二元二毫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撥棹子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撥棹子”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動物學含義(蟹類别稱)
指一種名為“蝤蛑”的蟹類,主要特征為:
- 形态特征:後兩足扁平寬闊,形似船槳(棹),因此得名。
- 文獻記載:唐代《嶺表錄異》和宋代《重修政和證類本草》均提到其嶺南地區的俗稱,并描述其與普通蟹的差異,如螯部無細毛等。
二、文學含義(詞牌名)
為唐代教坊曲演化而來的詞牌名,特點包括:
- 詞體結構:
- 正體為雙調六十一字,前段五句五仄韻,後段四句四仄韻(以尹鹗《撥棹子·風切切》為代表)。
- 另有變體如六十二字格式,用韻方式多樣(含葉韻、疊韻等)。
- 代表作品:黃庭堅《撥棹子·退居》等,内容多寫景抒情。
提示:若需查看具體詩詞案例(如尹鹗作品全文),可參考的解析,但其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其他文獻交叉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撥棹子這個詞古時代是指用手或棹撥動船隻的工具。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手,總共有9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船隻的劃槳方式。在古代,人們使用撥棹子來掌控船隻的行進方向和速度。在繁體字中,撥棹子的寫法為撥槳子。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撥棹子的古代漢字寫法可以描述為“勺”和“手”組合而成。這兩個部首的結合形成了新的漢字,代表着用手撥動勺子的動作。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站在船頭,用力撥棹子,将小船駛向遠方。” 在這個例句中,撥棹子被用來描述一個人在船上用力劃船的動作。
組詞方面,可以通過加上其他的部首或字根來構成新詞。例如,撥木棹、撥棹者等。
關于近義詞,與撥棹子意思相近的詞可能有劃船、撐船、舡槳等。這些詞也用來描述人們劃船的動作或者船隻的掌控方式。
而在反義詞方面,撥棹子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撥棹子是指特定的船隻操控工具,沒有與之完全相反的詞語。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