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窩裡朵 ”。蒙古語的譯音。意即行宮、行帳。《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二四七年鄠縣草堂寺闊端太子令旨碑》:“皇太子於 西涼府 北約一百裡 習吉灘 下窩魯朵處, 鐵哥丞相 傳奉皇太子令旨。” 葉玉森 《中冷詩·印度故宮詞》:“零星紺宇 阿房 火,殘額塗金窩裡朵。”
“窩魯朵”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語境和語言來源:
基本釋義
“窩魯朵”(或“窩裡朵”)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行宮、行帳,特指古代蒙古貴族或帝王在遊徙時的臨時居所。例如元代文獻記載:“皇太子於西涼府北約一百裡習吉灘下窩魯朵處”(《元代白話碑集錄》)。
曆史應用
該詞常見于元代及北方遊牧民族政權文獻中,反映其遊牧文化特征。例如遼代契丹政權也使用相近詞彙“斡魯朵”(Ordo),指代皇帝的移動宮帳及附屬軍政組織。
在遼代,“斡魯朵”不僅指行宮,還發展為一種宮衛制度:
個别資料提到“窩魯朵”作為成語,形容粗糙、簡陋或不文明(如方言中批評粗俗言行)。但此用法權威性較低,可能與原詞的本義存在混淆,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探讨遼代宮衛制度或蒙古行宮文化,可參考高權威性曆史研究文獻。
《窩魯朵》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樣子可愛、讓人喜愛。這個詞最早出現于中國網絡語言中,并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根據漢字拆分的原則,我們可以将《窩魯朵》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窩 - 禾字頭部首,共5畫
魯 - 魚字底部首,共11畫
朵 - 木字木部首,共5畫
繁體寫法:窩魯朵
古時候漢字寫法:窩魯朶
這隻小貓咪太窩魯朵了,我忍不住要抱抱它。
她今天穿着一身窩魯朵的衣服,看起來非常可愛。
組詞:窩魯朵樣、可窩魯朵、窩魯朵心
近義詞:可愛、萌萌哒、讨人喜歡
反義詞:丑陋、讨厭、可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