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勑誡的意思、勑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勑誡的解釋

見“ 勑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勑誡(chì jiè)是漢語中由"勑"與"誡"組成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正式文告進行的規勸告誡。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具有以下三層語義内涵:

一、字源構成 "勑"為會意字,《說文解字》載其"從攴束聲",本義指上級對下級的整饬命令,後特指帝王诏令。"誡"屬形聲字,《玉篇》釋作"警也",強調通過言語使人警醒。二字組合形成"以敕令形式實施訓誡"的複合語義。

二、曆史用法

  1. 君主訓政:《後漢書·孝安帝紀》記載"诏書勑誡二千石",指皇帝通過正式诏令對官員進行訓示。
  2. 宗教規訓:唐代《法苑珠林》載有"佛勑誡弟子",體現宗教語境中的神聖告誡。
  3. 家訓文獻:明代《朱子家訓》使用"勑誡子孫"表述,指家族長者的正式訓導。

三、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該詞标注為書面語,適用于公文、學術著作等正式場合,如"國務院勑誡各級部門嚴守財政紀律"。當代語言實踐中多用于強調訓誡行為的權威性與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

“勑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寫作“敕誡”,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勑誡”指上級對下級的正式告誡或訓示,通常帶有權威性和警示性。例如《後漢書》記載漢帝通過勑誡來約束貴戚,體現其規勸、警示的核心意義。

二、結構與演變

三、用法特點

  1. 權威性語境:多用于帝王、尊長對臣子或晚輩的正式訓示,如《孔叢子》中周公以成王之名作《康诰》進行勑誡。
  2. 文體形式:古代常以“誡”為文體名,如《女誡》,勑誡内容可能形成正式文書()。

四、古籍例證

五、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訓誡”一詞繼承部分含義,指通過告誡進行教育(),但“勑誡”因古雅色彩較強,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孔叢子》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艾孀安眉待眼八恺苞藏並驅争先不作常典闡幽串習打得好點定獨峰駝趸貨反潛機奮矯分香賣履幹糒功錯公爵寡發犷悍瓜蔓抄河溓海夷阛闾惑蔽解帖介鮮驚吵晶晃麂眼籬絕景塊鞠苦大仇深冷心冷面獠奴龍編亂乎買取彌蒙爬山虎髼髼平列籤帖啓體去甲去邪歸正升跻笙舞深虛屍利素餐石泉首務水涯食士司職吏泰然自若通德透眼兒王不留行潚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