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多聞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學識淵博、見聞廣博,通曉各類事物。以下從詞典釋義、結構分析、用法及權威來源進行詳細闡釋:
核心含義
指知識面廣泛,對自然、人文等多領域有深入了解,且積累豐富的見聞。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1123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
例句: “他自幼博覽群書,博物多聞,常被鄉人稱為‘活字典’。”
語義分解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對“博物”與“多聞”的分别釋義。
示例:
“張教授博物多聞,在考古學和民俗學領域均有建樹。”
語出《漢書·司馬遷傳》:“博物洽聞,通達古今。” 強調知識貫通時空的特性。
來源:《漢書》卷六十二(中華書局點校本)。
對比: “博物多聞”更強調知識體系的廣度與多樣性。
定義:“知識廣博,見聞豐富。”(商務印書館,2016年)
引《後漢書·馬融傳》“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佐證“博物”與學術造詣的關聯(商務印書館,2015年)。
該詞承載中國傳統對“通才”的推崇,反映“格物緻知”的治學理念,至今仍是評價學者修養的核心标準之一。
“博物多聞”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學識廣博、見聞豐富。以下是詳細解釋:
出自《後漢書·周榮傳》:“蘊椟古今,博物多聞,《三墳》之篇,《五典》之策,無所不覽。”
部分文獻中“三墳”“五典”可能被誤寫為“三夜”“五集”,需以權威史書《後漢書》為準。
寶帛卑庳藏器待時慚懅草具剗塞羼雜城市總體布局持盈保泰春氣詞盟徂顔代面貂參疊更定約發衆副爺根問跟着桂枝客浩爛呵吓謊規模棘蔓靜晏酒豪看督曠廢浪走攔約蠟樹療窮離草靈扉碼瑙内寇内臧慶赉清溪漁隱圖輕元素秋播起謝拳捷三八式三摩上弓射像失身四寸珠司政探視天曹挑山讬勢握霧拿雲五郊相宗小弦邪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