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起柁 ”。亦作“ 起柂 ”。啟動船舵。指開船。 唐 杜甫 《短歌行送祁錄事歸合州因寄蘇使君》詩:“君今起舵春江流,餘亦沙邊具小舟。” 唐 崔道融 《江夕》詩:“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 宋 陸遊 《蓬萊閣聞大風》詩:“觸 灧澦堆 秋起柂,鏖 臯闌 下夜還營。” 宋 汪藻 《過臨平》詩:“麥風能起柁,梅雨不鳴江。”
“起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指啟動船舵以控制船隻方向,即開船。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寫作“起柁”或“起柂”,三者通用。例如:
字形與構成
“舵”字從“舟”部,本義為船尾控制方向的裝置,引申為掌控方向的動作。
在現代語境中,“起舵”可比喻開始行動或調整方向,常用于描述個人或組織主動改變策略、開啟新計劃。例如:
“在事業發展中,起舵意味着反思現狀并探索新方向。”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起舵是一個成語,意為執掌、掌握方向或掌舵起航。它通常用來形容承擔領導責任或掌控局勢的人。
起舵的拆分部首為走和舟,筆畫為14畫。
起舵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南齊書·幹寶傳》中的一句話:“躍馬夏口,因此起舵。”意為揮鞭策馬向夏口沖去,從而擔起指揮方向的責任。
起舵在繁體字中寫作「起舵」。
在古時的寫法中,起舵的“舵”字有多種變體,例如「舵」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䉕」。
他是公司的總經理,起舵決策,帶領公司發展。
舵手、舵盤。
掌舵、執掌。
失控、操之過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