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陵的意思、南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陵的解釋

(1).南邊的陵墓。《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晉 人禦師必於 殽 , 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 夏後臯 之墓也;其北陵, 文王 之所避風雨也。”

(2).專指 漢 代 薄姬 之陵。《三輔黃圖·陵墓》:“ 文帝 母 薄姬 南陵 在 霸陵 南,故曰 南陵 。”

(3).指 南陵戍 。 晉 置,故城在今 安徽省 繁昌縣 西北。 南朝 梁 鮑照 《上浔陽還都道中》詩:“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蘆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陵是漢語中具有地理與曆史雙重内涵的名詞,其核心含義指南方的山陵或高地,後衍生為特定地名。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沿革及現代用法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字面本義

    據《漢語大詞典》,“南”表方位,“陵”指山丘或高地(《說文解字》:“陵,大阜也”),合稱即“南方的山陵”。此義多用于古詩文,如李商隱《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描繪江南丘陵地貌。

  2. 引申為地名

    因古代多将重要墓葬置于城南山陵,“南陵”漸成固定地名,特指帝王或貴族的南方陵墓區。例如南朝陵墓群多分布于南京、丹陽的南郊,故稱“南陵”(參考《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二、曆史地名演變

  1. 古代行政建置

    • 西漢時期:南陵縣為漢文帝為其母薄太後所置陵邑,位于今陝西西安東南(《漢書·地理志》)。
    • 南朝至唐代:今安徽蕪湖一帶曾設“南陵戍”,後升為南陵縣(《元和郡縣志》)。唐李白《南陵别兒童入京》即指此。
  2. 現代行政區劃

    今安徽省蕪湖市下轄南陵縣,地名延續千年未變。其曆史可追溯至春秋“鸠茲”地,西漢稱“春谷縣”,南朝梁武帝時(525年)正式定名“南陵縣”(來源:安徽省民政廳《安徽政區沿革》)。


三、文化意象與引用

  1. 文學象征

    古典詩詞中,“南陵”常寄托懷古或思鄉之情。如王維《送别》:“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南山陲”亦作“南陵”,隱喻歸隱之地。

  2. 考古術語

    考古學界特指六朝陵墓石刻,如南京栖霞區甘家巷的南朝梁安成康王蕭秀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朝陵墓石刻·南陵石刻”(參考《中國文物地圖集·江蘇分冊》)。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安徽省民政廳官網:南陵縣曆史沿革
  4. 《南朝陵墓石刻考古報告》(文物出版社)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現代行政資料參考政府公開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南陵”的詞義,綜合曆史文獻和地理考據,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1. 南邊的陵墓
    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晉人禦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臯之墓也。”這裡指崤山南側的陵墓,為夏朝君主臯的墓葬地。後世也泛指位于南方的陵墓。

  2. 漢代薄姬之陵
    漢代文帝生母薄姬的陵墓,位于今陝西西安霸陵以南,故稱“南陵”。《三輔黃圖·陵墓》明确記載其位置,成為漢代皇陵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古地名指南陵戍
    晉代設置的軍事戍守地,故城在今安徽省繁昌縣西北。南朝鮑照詩句“昨夜宿南陵”即指此地。該地因地理位置險要,成為古代軍事防禦據點。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南陵”常指安徽省蕪湖市下轄的南陵縣(如提及當地社會事件),但此屬現代行政區劃,與曆史詞義無直接關聯。若需進一步了解該縣信息,建議查閱地方志或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挨貢贲室飙飙标金布韋裁模慚悸參同澄茄車旆車站吃幹飯佃科點球地郊頂颠貳功封角風占扶笻根嗣公正廉明雚筋規策蹇策焦油井底蛤蟆擊傷卷單柯枝虧枉拉巴蘭章憐撫犂然免卻目亂睛迷牧羊人内卿佩珂聘書乾焦齊楚七零八落棄舍耆紳日邁月征冗絆瑞龍腦時不再來試産疏賤鼠雀之輩嵩構松畹梯取驒騱偎貼相猜亵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