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檻穽的意思、檻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檻穽的解釋

亦作“ 檻阱 ”。1.捕捉野獸的機具和陷坑。《後漢書·宋均傳》:“郡多虎暴,數為民患,常募設檻穽而猶多傷害。” 李賢 注:“檻,為機以捕獸。穽謂穿地陷之。”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二:“彼以孤軍入重地,正猶虎豹自投於檻穽中。”《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 勤自勵 ﹞行至中途,地名 大樹坡 ,見一黃斑老虎,誤陷于檻穽之中。” 清 心青 《廿世紀女界文明燈彈詞·茶會》:“如果一個女子,雖是十分文明,卻隻家庭中與男子相見,不能出外交遊,仍是束縛其自由之權,與檻阱中牛馬無異。”

(2).喻人世間的陷阱、牢籠。 宋 歐陽修 《别後奉寄聖俞二十五兄》詩:“自茲遭檻穽,一落誰引汲?” 宋 曾鞏 《書閣》詩:“世路因仍憂檻穽,他鄉衰暮傍風塵。”《資治通鑒·後漢高祖乾祐元年》:“今 延壽 方墜檻穽,吾何忍更害 匡贊 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檻穽”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和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1. 本義

    “檻”指栅欄或獸籠,《說文解字》釋為“栊也,從木監聲”,多用于圈禁野獸(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穽”通“阱”,即捕獸的坑穴,《禮記·中庸》有“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的記載(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二字連用指古代捕獵時設置的籠檻與陷阱組合裝置。

  2. 引申義

    在文學語境中常比喻雙重困境,如明代方孝孺《豫讓論》雲“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殒命于既敗之後,檻穽俱陷,誠不足道”,此處借物理陷阱喻指人生際遇的複合危機(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鑒賞辭典》)。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見于研究古代狩獵制度或修辭手法的學術文獻,例如《中國古代漁獵文化考》中曾引述其作為器械類目的例證(來源:商務印書館《中國民俗文化研究叢書》)。

網絡擴展解釋

“檻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字面釋義
指捕捉野獸的工具與陷阱,包含兩種裝置:

二、比喻意義
常被引申為人世間的束縛或險境,例如:

三、文獻例證
最早見于《後漢書·宋均傳》,記載官府為防虎患設“檻穽”,但效果有限()。

四、其他說明
該詞存在異體寫法“檻阱”,現代網絡釋義多沿用其字面及引申含義()。

提示:由于該詞生僻且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阿羅耶識安窮版刻般跚邊籌蔔骨補色層見錯出馳俠弛行滴點曡子都鹹子肚囊掇撷訛本耳衣豐城神物縫緝鳳雞風散腹堅高工貢公喜搆屯挂龍含貸鴻妖懽洽渙彰恢肆架屋疊床佳醞靜秘計辟九虞喟爾諒宥獵夫明教倪嗣沖秾秾諾諾連聲歐共體撲吃牽吟起虢親知阮途聖國絲光私支坦謾天浮彤廷頑疾晩秋伍濃香椿象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