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舍城的意思、王舍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舍城的解釋

(1).地名。即古 印度 曷羅闍姞 利呬城 。傳說其西南 佛陀迦雅 為 釋迦牟尼 成道之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石柱東北不遠,至 曷羅闍姞利呬城 ( 唐 言 王舍 )……時 吠舍釐王 聞 頻毗娑羅王 野處寒林,整集戎旅欲襲,不虞邊候以聞,乃建城邑。以王先舍於此,故稱 王舍城 也。”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 王舍城 之宮闕,白玉猶存; 給孤獨 之園林,黃金尚在。”

(2).常借指佛國、佛寺。 唐 廣宣 《駕幸聖容院應制》詩:“大 唐 國裡千年聖,王舍城中百億身。” 明 湯顯祖 《欲遊栖霞寺不果》詩:“ 金陵 王舍城, 攝山 有佳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王舍城(梵文:Rājagṛha)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重要都城,其名稱在漢語典籍中具有特定文化意涵。從詞源學角度解析,“王”指代君主統治權,“舍”本義為居所,引申為都城或政治中心,二字組合體現了該城的王權屬性與行政功能。

在佛教經典中,王舍城具有特殊地位。據《長阿含經》記載,佛陀曾在此地竹林精舍駐錫弘法二十餘年,該城周邊分布着靈鹫山、七葉窟等重要佛教遺迹。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九詳細記載了7世紀時該城的規模:“外郭已毀,内城周二十餘裡”,印證了其古代都城格局。

現代考古發現證實,王舍城遺址位于今印度比哈爾邦那蘭達縣,現存古城牆基址周長約40公裡,城内出土的陶器銘文與佛經記載相互印證。其名稱由來據《法顯傳》所述,源自頻婆娑羅王為避火災遷都之事,故稱“王舍”之城。

該城在漢語文獻中又作“羅閱祇”“羅阇姞利呬”等音譯,不同譯名反映了曆代譯經家對梵語音節的轉寫差異,這種語言演變過程被收錄于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王舍城”是古印度重要的曆史與佛教聖地,具體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地理與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
    王舍城(梵文Rajgir)位于印度比哈爾邦那蘭達縣,是摩揭陀國早期的都城。舊城因火災遷至新城,後因遷都華氏城逐漸荒廢,現為拉傑吉爾鎮遺址。

  2. 名稱由來
    其名“王舍”源于梵文意譯。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因國王頻毗娑羅曾在此建城居住,故稱“王舍城”。

二、佛教意義

  1. 佛陀活動地
    釋迦牟尼曾在此長期修行、講經,靈鹫山(佛陀宣講《心經》處)和竹林精舍(迦蘭陀長者供奉的修行場所)均位于此。

  2. 佛教事件
    佛陀涅槃後,佛教第一次結集在王舍城七葉窟舉行,确立了早期經典。

  3. 文化象征
    唐代文學中常以“王舍城”代指佛國或佛寺,如王勃、廣宣的詩文。

三、其他記載

王舍城既是古印度政治中心,更是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兼具曆史、宗教雙重價值。其遺址現為印度重要考古與朝聖地,見證了佛陀時代至中印文化交流的曆程。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步白角扇梆鑼罷女杯觥交錯裱褙匠碧瑩瑩箥籮踩屣懲貶川澤出售捯騰帝家仿古俯鏡剛介甘滋公貨咕隆畫杖攉酒僵巴菅屦架子豬雞籠科诨老友模放牟利泥腿杆裒類前程繦系牽課七方秦越肥瘠人人得而誅之驲遽入蟄馓枝參辰日月省額勝似屎詩時譽松根石鎖甲唐昌觀逃釋踏硬騰翥提爐托國文過飾非無隱先唱掀番象筵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