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王舍城的意思、王舍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王舍城的解釋

(1).地名。即古 印度 曷羅闍姞 利呬城 。傳說其西南 佛陀迦雅 為 釋迦牟尼 成道之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石柱東北不遠,至 曷羅闍姞利呬城 ( 唐 言 王舍 )……時 吠舍釐王 聞 頻毗娑羅王 野處寒林,整集戎旅欲襲,不虞邊候以聞,乃建城邑。以王先舍於此,故稱 王舍城 也。”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 王舍城 之宮闕,白玉猶存; 給孤獨 之園林,黃金尚在。”

(2).常借指佛國、佛寺。 唐 廣宣 《駕幸聖容院應制》詩:“大 唐 國裡千年聖,王舍城中百億身。” 明 湯顯祖 《欲遊栖霞寺不果》詩:“ 金陵 王舍城, 攝山 有佳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王舍城”是古印度重要的曆史與佛教聖地,具體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地理與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
    王舍城(梵文Rajgir)位于印度比哈爾邦那蘭達縣,是摩揭陀國早期的都城。舊城因火災遷至新城,後因遷都華氏城逐漸荒廢,現為拉傑吉爾鎮遺址。

  2. 名稱由來
    其名“王舍”源于梵文意譯。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因國王頻毗娑羅曾在此建城居住,故稱“王舍城”。

二、佛教意義

  1. 佛陀活動地
    釋迦牟尼曾在此長期修行、講經,靈鹫山(佛陀宣講《心經》處)和竹林精舍(迦蘭陀長者供奉的修行場所)均位于此。

  2. 佛教事件
    佛陀涅槃後,佛教第一次結集在王舍城七葉窟舉行,确立了早期經典。

  3. 文化象征
    唐代文學中常以“王舍城”代指佛國或佛寺,如王勃、廣宣的詩文。

三、其他記載

王舍城既是古印度政治中心,更是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兼具曆史、宗教雙重價值。其遺址現為印度重要考古與朝聖地,見證了佛陀時代至中印文化交流的曆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王舍城》的意思

《王舍城》是一個漢語詞語,有着寓意深遠的含義。它指的是一座莊嚴壯觀的佛教寺廟,也可以泛指佛教寺院。

拆分部首和筆畫

《王舍城》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

1. “王”部分的部首是“王”字旁,它由玉字邊和羊字旁組成,總共有四畫。

2. “舍城”部分,其中“舍”的部首是“舌”,由舌字旁和舟字頭組成,總共有八畫。而“城”的部首是“土”,由土字旁和成字頭組成,總共有十三畫。

來源和繁體

《王舍城》一詞來源于佛教經典《龍樹大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一個修行場所。其繁體字為「王捨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但整體結構與現代相似。例如,繁體字中的“舍”在古代寫法中可能用「捨」或「舎」表示,而“城”可能用「郕」或「城」表示。

例句

1. 學佛修行的人們常常會前往王舍城寺廟,尋找内心的甯靜與力量。

2. 這座王舍城是信仰者們燒香祈福的聖地。

組詞

- 王舍 (wáng shě): 姓氏和名字的組合,也可指佛教寺廟。

- 舍堂 (shě táng): 建築物裡供奉佛像和修行的大廳。

- 城市 (chéng shì): 由建築物和人口組成的社會集合體。

近義詞

- 祠廟 (cí miào): 指供奉神靈的宗教場所。

- 寺廟 (sì miào): 指佛教寺廟或道教廟宇。

反義詞

- 建築 (jiàn zhù): 不帶有宗教或修行意義的普通建築物。

- 房屋 (fáng wū): 居住或辦公的建築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