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布颿無恙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顧長康 作 殷荊州 佐,請假還東。爾時例不給布颿, 顧 苦求之,乃得發;至 破冢 ,遭風,大敗。作牋與 殷 雲:‘地名 破冢 ,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颿無恙。’”後遂以“布帆無恙”為旅途平安之典。 唐 李白 《秋下荊門》詩:“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挂秋風。” 宋 呂渭老 《好事近》詞:“為報布帆無恙,着雨行親劄。” 清 吳偉業 《顧西巘侍禦同沉友聖虎丘即事》詩之三:“山榼偶攜羣吏散,布帆無恙故人來。”參見“ 布帆 ”。
成語“布帆無恙”詳細解析
一、釋義
“布帆無恙”字面指布制船帆完好無損,比喻旅途平安或經曆遠行後安然返回。該成語常用于表達對出行者的祝福或描述平安歸來的場景。
二、讀音與結構
三、典故出處
源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
晉代畫家顧恺之借荊州刺史殷仲堪的布帆乘船返鄉,途中遇大風,船被吹至破冢洲。脫險後,他寫信報平安:“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四、用法與例句
五、近義詞
“一路順風”“旅途平安”等。
提示:若需更多詩詞引用或方言讀音考證,可參考《世說新語》原文及唐代詩詞集。
《布帆無恙》是一個成語,意為在航行時布設船帆,表示在事業生活中能夠順利前行而沒有遭遇意外和災禍。
《布帆無恙》中的第一個字“布”拆分為“巾”(jīn)和“十”(shí),共有5畫;第二個字“帆”拆分為“巾”和“凡”(fán),共有6畫;第三個字“無”是一個獨立的字,拆分為“一”(yī),共有1畫;最後一個字“恙”拆分為“忄”(xīn)和“羊”(yáng),共有10畫。
《布帆無恙》這個成語來源于唐代白居易的《秋風詞》:“風鳴山居鹿觸橫。撥落帆來帆不傾。”後來人們将其中“布帆無恙”這個詞語進行了引用和發展。
《布帆無恙》(繁體字:布帆無恙)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布帆無恙》這個成語在古代并沒有特别的不同寫法。
1. 在職業發展中,他總是能夠布帆無恙地前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古代航海家通過布帆無恙來應對各種挑戰。
布置、帆船、無事、恙久必廢等
平安無恙、一帆風順、順利無阻等
帆破、暴雨、波濤洶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