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嬭婆的意思、嬭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嬭婆的解釋

乳母。《唐大诏令集》卷二五:“嬭婆 元氏 ,朕在襁褓,賴其撫育,推燥就濕,慈愛特深,可謂仁人厚惠茂德者矣,可贈 潁川郡 太夫人。”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請者徐啟曰:‘臣已告得侍中宅嬭婆或其親信為言之,許矣。’”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嬭婆》:“俗稱乳母曰阿嬭,亦曰嬭婆。其不乳哺而但保抱者曰乾嬭婆…… 漢 以前皆稱阿母,至六朝始有嬭婆之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嬭婆”是古代對乳母的稱呼,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嬭婆”指專門負責哺乳或照料嬰兒的女性,即乳母。該詞由“嬭”(同“奶”)和“婆”組合而成,強調其哺乳職能。

  2. 曆史演變
    根據清代趙翼《陔馀叢考》記載,漢代以前乳母多稱“阿母”,到六朝時期才出現“嬭婆”這一稱謂,反映了古代對乳母稱呼的變遷。

  3. 相關别稱

    • 不直接哺乳、僅負責照料的乳母稱為“乾嬭婆”;
    • 其他方言或文獻中也有“阿嬭”“姏母”等類似稱呼(參考對“姏姆”的解釋,但需注意二者職能略有差異)。

注意:“纴婆”為樹名,“毑婆”指外婆,均與“嬭婆”無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嬭婆》

《嬭婆》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婆婆/嶽母”。它常用于口語和方言中,特别是在東南亞的華人社區中。此詞多用于表達對嶽母的稱呼,含有尊敬和親昵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嬭婆》的拆分部首為“女”和“子”,部首是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代表字義。該詞的筆畫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嬭婆》一詞源自閩南語,閩南話中常用于稱呼嶽母。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字形為「嬭」和「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嬭」和「婆」的形态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嬭」字的寫法為「女」和「孖」的組合,表示年長者,尤指嶽母。而「婆」字為「女」和「皮」的組合,表示或者是已婚的女性,或者是至高無上的女主人,尤指年長的女主人。

例句

1. 嬭婆,您辛苦了,來嘗嘗我親手做的菜吧。

2. 我嶽母是個非常善良而體貼的嬭婆。

組詞

嬭婆是一個完整的詞彙,通常不配以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組。

近義詞

1. 嶽母

2. 母親(在特定語境下可作為親昵稱呼)

反義詞

1. 兒媳

2. 媳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