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心散卓的意思、無心散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心散卓的解釋

宋 時的一種毛筆。 宋 黃庭堅 《書吳無至筆》:“﹝ 吳無至 ﹞今乃持筆刀行賣筆於市。問其居,乃在 晏丞相 園東。作無心散卓,小大皆可人意。”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 歙 本不出筆,蓋出於 宣州 。自 唐 惟 諸葛 一姓世傳其業。 治平 、 嘉祐 前有得 諸葛 筆者,率以為珍玩,雲一枝可敵它筆數枝。 熙寧 後,世始用無心散卓筆,其風一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心散卓”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一、基本詞義

該詞原指宋代的一種毛筆,由制筆名家吳無至、諸葛氏等人創制。其特點為“無心”(無筆柱)且筆毫散立,以單一或兩種獸毫參差紮成,具備尖、齊、圓、健四德。

二、制作工藝與特點

  1. 工藝革新:突破傳統“有心筆”需柱毫支撐的結構,采用散毫工藝,使筆頭更軟熟、虛鋒,書寫更靈活。
  2. 代表品類:屬“宣筆”名品,又稱“諸葛筆”,因宣州諸葛氏世代制筆而聞名,北宋治平、嘉祐年間被視為珍品。
  3. 曆史影響:熙甯年後逐漸流行,改變了唐宋時期的用筆風尚。

三、可能的誤解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心思散亂、不專注”。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更可能是現代誤傳。建議以“宋代毛筆”為權威釋義,成語用法需謹慎考據。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心散卓》的意思

《無心散卓》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對事情漫不經心、不在意的态度。它表示某人對于已經安排好的事情毫不在意,隨意拆散、亂放,不加以整理或注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心散卓》的偏旁部首是“心”,它有5個筆畫。

來源

《無心散卓》最早出現在宋朝的《金石錄》,後來就成了一個固定的詞組在現代漢語中使用。

繁體

《無心散卓》的繁體字為「無心散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無心散卓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現代保持一緻。

例句

他對自己的工作無心散卓,整個辦公桌都亂成一團。

組詞

無心、散亂、卓越

近義詞

漫不經心、不在乎、不整齊

反義詞

專心緻志、細心整理、有條不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